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博鰲論壇開幕 李克強演講  >   各方評論  >   正文

“博鰲時間”為亞洲尋找和釋放發展新動力

2014年04月11日 14:42: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年4月,“博鰲時間”總是會吸引人們將目光投向中國海南的一座濱海小鎮,各國政府、工商界、學術界代表相聚博鰲,共同腦力激蕩,為亞洲發展把脈。

  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為期4天的論壇年會圍繞主題“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以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展開,就亞洲財經合作、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等議題發出響亮的“博鰲聲音”。

  改革是亞洲國家的主要議題

  金融危機爆發後,亞洲國家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之一,但近兩年來新興市場和亞洲多數經濟體增長出現了放緩的情況。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過去,發達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又增加了發展環境的複雜性,部分亞洲國家經濟增速下滑、通脹上升,甚至出現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現象,國際上唱衰新興經濟體的聲音再起。

  “當經濟增長進入慢車道,如何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是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説,改革成為當前亞洲國家、新興經濟體的最優先議題。

  “改革:亞洲金融與貿易的新格局”、“變革:塑造亞洲的新未來”、“亞洲的下一輪改革”、“改革:重塑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優勢”……此次博鰲亞洲論壇的議題設置契合了以改革為先的時代課題。當前印度新一輪大選已經拉開帷幕,人們寄希望於印度在大選後能夠開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又一輪改革。最引人矚目的是中國的改革,中國已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邁開了穩健的步伐。

  “雖然不同國家在改革議程上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改變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通過改革創新實現可持續增長是一種共識。”李向陽説。

  對於亞洲國家、新興經濟體的改革前景,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持樂觀態度。他認為,“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只是階段性的,新興經濟體發展的潛力依然巨大。”

  在複雜形勢下凝聚“亞洲共識”

  亞洲各國在經濟制度、社會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大的差別,在區域一體化的世界潮流中,亞洲區域一體化起步較晚,進程相對緩慢。博鰲亞洲論壇在成立之初就把推進亞洲一體化作為努力的方向。人們迫切渴望在這個立足亞洲的國際對話高層次平臺上尋求“亞洲共識”。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主旨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亞洲各國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更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産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甚至是“二加二大於四”的乘數效應。

  “在全球經濟新形勢下,亞洲國家亟須在區域內經貿合作方面增強共識。”李向陽説,近兩年在國際貿易領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全球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增長的聯動作用在下降,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並沒有使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出口實現同步增長。亞洲新興經濟體多年來依靠的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亞洲新興經濟體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轉向依靠區域內的經貿合作,亟須在貿易投資自由化等方面進一步取得共識。

  此外,當前亞洲穩定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都有所表現。亞洲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攜手,道阻且長。但在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執行院長姚望看來,地區形勢越是複雜多變,博鰲亞洲論壇作為國際交流對話平臺的重要性就愈加凸顯。姚望告訴記者,今年有關網路安全、大國關係、南海合作等一系列政治安全議題也被引入論壇,在議題設置上實現了突破,“希望通過論壇在一些敏感議題上加強對話溝通,化解矛盾,凝聚共識”。

  中國主動展示自身形象的舞臺

  博鰲亞洲論壇以日益隆盛的姿態走過了13年的不平凡歷程。國際媒體將博鰲亞洲論壇稱作“亞洲的達沃斯”。俄羅斯電視臺“今日俄羅斯”2013年在其官網刊文稱,博鰲亞洲論壇是真正的全球盛會,而非僅是亞洲盛會。

  據姚望介紹,今年論壇的參會總人數約3000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俄羅斯副總理阿弗德沃爾科維奇、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韓國總理鄭烘原、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裏夫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此次論壇。4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和外國部長級官員出席,並參與各種形式的討論。另有40多位外國部長級官員隨參會的各國領導人出席本屆年會。此外,財富500強企業中有150家的高管參加了年會。

  吳士存曾擔任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親歷了博鰲亞洲論壇從一個構想逐漸成長至“亞洲的達沃斯”的過程。他告訴記者,“連續十多年參加論壇的嘉賓為數不少。有時候因為會場人數限制,出現想報名參會卻報不上的情況”。

  在吳士存看來,博鰲亞洲論壇的巨大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因素。作為東道國,中國政府對博鰲亞洲論壇十分重視。我國的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多次出席論壇年會。他説,每年按計劃能接待的訪華外國領導人人數畢竟有限,博鰲亞洲論壇為各方的接觸提供了又一個平臺。

  “博鰲亞洲論壇在中國外交中發揮了十分獨特的作用,是中國主動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一個重要舞臺。”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高飛説,作為東道國,中方可以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平臺向世界闡釋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的年會上發表了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演講所闡釋的理念在中國此後一年的外交實踐中得到了體現。

  博鰲亞洲論壇的獨特性還體現在它的非正式性上。高飛説,在國際交往中,“不打領帶”的非正式外交場合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隨著中國與外部世界交往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國與外部世界不僅要建設利益共同體,還需要塑造價值共同體,而這只能通過長期的溝通、對話,建立信任,逐步實現。“博鰲亞洲論壇也許不能立竿見影解決現實具體問題,但只要長期運作下去,就一定能滴水穿石,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