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apce  >   相關評論  >   正文

北京APEC會議:共同推動制訂亞太自貿區路線圖

2014年11月05日 08:2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專家:自貿區和互聯互通是推動亞太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定於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商務部4日明確表示,中國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完成《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制訂,同時將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專家認為,亞太自貿區和互聯互通是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兩者將有效驅動區域經濟發展,開啟亞太經貿合作新航路。

  APEC成員國經濟總規模佔全球的57%,貿易總規模佔48%,作為當前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此次APEC會議被全球各界寄予厚望。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2014年的世界經濟充滿了複雜性、不確定性和挑戰性,世界各國要在深化各自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強化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領域的合作以及金融政策協調配合的力度。

  時隔13年,APEC重回中國。作為主辦國,中國希望進一步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在商務部APEC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APEC作為本地區最重要的經濟合作組織,應繼續發揮引領作用,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本地區和全球經濟走向共同繁榮。

   在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方面,中方希望切實發揮亞太經合組織在推進區域一體化方面的協調和領導作用,完成《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制訂,落實APEC自貿區資訊交流機制,促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自貿區的互動,提升透明度,同時,加強亞太自貿區的分析研究,大力開展自貿區談判能力建設,為最終實現亞太地區一體化奠定堅實基礎。

   王受文還介紹説,亞太自貿區早在2006年的APEC越南河內會議上已提出,是21個APEC成員的共識。儘管對一些具體內容還在討論中,但是到目前為止,APEC各方成員都在採取建設性態度積極磋商,可以説是已經得到了所有成員的一致支援。

   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表示,涵蓋21個APEC成員的亞太自貿區,其關鍵要素都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核心精神,即開放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實現公平競爭和商品的自由流通。這符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客觀要求,有利於達到成本的最大降低、生産力的最大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也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認為,當前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時機已經成熟。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今年是APEC成立25週年,25年間,各成員在一體化方面積累了足夠經驗。而且當前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存在著碎片化和一體化並行發展的態勢,各種自貿區數量不斷增加,如果關係處理不好,可能出現惡性競爭局面。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東道主,認為推動亞太自貿區,既可以為後‘茂物目標’時代的APEC貿易目標投資優化的進程設立新的目標,也可以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設計中長期的制度框架,從根本上解決多個自貿區混髮發展的局面。”

   此次APEC會議的三大議題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何偉文認為,三大議題的設置合理而務實。其中,亞太自貿區和互聯互通是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商務部國際經貿關係司司長張少剛則強調:加強互聯互通是今年APEC的一項重要議題。亞太地區區內貿易比例已經達到67%,因此在APEC成員之間建立起一種高速、快捷、便利的貿易模式,對於提高本地區貿易便利化水準至關重要。

   財政部財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認為,我國積極倡導設立亞投行是為了解決亞洲以及周邊地區建設資金的融資需求。這有助於解決我國一些剩餘資金在國內有可能泡沫化的問題,有助於為亞洲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同時有助於國際間貿易交流、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繁榮。但是鋻於APEC成員有很多並沒有加入亞投行,因此亞投行相關話題不太可能作為APEC期間的重要內容,最多會有一些討論,看能否逐步達成共識以期吸收更多成員加入。(方燁 趙婧 廖冰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經濟參考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