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治國理政進行時  >   要聞  >   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提速創新驅動 打造創新高地

2016年06月02日 18:57: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1日,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傳達學習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意見,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創新驅動發展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加快形成創新型經濟格局。(6月2日《南方日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經濟“新常態”語境下,用好科技的力量,也有利於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剛剛閉幕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對科技界以及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的國家創新力量的總聚焦、總部署和總動員。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已經將創新驅動作為了“第一動力”。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提出,要使創新驅動成為廣東發展主動力,使創新型經濟成為廣東經濟主體;省長朱小丹也表示,將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到2017年初步建成創新型廣東。在科技創新方面廣東一路疾行,今年5月12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還曾關注到了廣州。

  以廣州為例,全國創交會永久落戶、樞紐型企業集聚引發創新裂變,全省最大新型研發機構集群崛起,校地協同讓大學城變創新城。六次蟬聯全球最快超級電腦的“天河二號”,更是吸引著全國高精尖製造和科研開發尋求合作,成為廣州先進製造業、新藥製備、氣象環境、大型設備研發和倣真模擬等領域的産學研“潛力股”。創新“點火”,在建設創新型省份方面廣東取得了顯著成績。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必須注重頂層規劃,實現系統性、整體性、統領性、協同性、可操作性發展。還在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就曾正式出臺,從企業研發準備金、創新券補助、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用地和財政補助,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機制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多個在國內首次探索實施的重大創新政策,擘畫出了廣東科技創新“路線圖”。

  諸如《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重點工作方案(2015—2017年)》《關於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實施意見》出臺,更是進一步明確了廣東未來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與舉措。再加上在國內率先提出運用財政補助等機制,激勵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如此更是為企業創新注入了“強心劑”。可以説,這樁樁件件都有助於廣東破除科技體制機制瓶頸,加快創新驅動發展。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決勝“十三五”,廣東強調要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全局中最優先、統領性的位置,置於經濟社會各項戰略之上,按照“第一動力”、“第一生産力”和“第一資源”的要求來謀劃工作格局、擺布工作內容,並提出量化工作目標、加強督查考核、毫不鬆懈地抓好落實、加大對創新發展的統籌協調力度等措施,也必能推動創新工作進一步取得實實在在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廣東發展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基於此,廣東就應確立發展戰略,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率先”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兩個率先”。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盧佳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盧佳靜

原稿件來源:南方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