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治國理政進行時  >   要聞  >   正文

習近平憶飛揚的青蔥歲月

2016年05月04日 17:47:00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插隊時期一邊放羊一邊背字典,到知青時期帶領梁家河村民修建沼氣,到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期間騎著自行車下鄉了解情況,在多個場合中,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勉勵青年成長成才。

  故事一: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經常騎車下鄉

  活動: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

  講述:我在正定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幹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

  故事二:談縣委書記經歷,內在有激情,但要從容不迫 

  活動: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

  講述:那個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差不多一個月大病一場。為什麼呢?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幹。後來最後感覺到不行,這麼幹也長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因為我當時是看書還是誰跟我講了一句很智慧的話,説你手裏攥著千頭萬緒,工作是千頭萬緒,攥著一千個線頭,但是一次針眼只能穿過一條線。後來我就想了一個,今天(晚上)做到12點,就不做了睡大覺,第二天重新來過。

  故事三:回憶少年時對焦裕祿的敬佩

  活動: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講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多次泣不成聲。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

  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後來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參軍入伍,還是做領導工作,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故事四:重溫“東方紅一號”發射,航太夢起飛

  活動:2013年5月4日,習近平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站在“東方紅一號”總裝的歷史圖片前,重溫當年。

  講述:我當時在延川縣梁家河村當知青,聽到了發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動!

  故事五: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發展沼氣

  活動:2013年5月4日,習近平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

  講述:對珠穆朗瑪峰,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20歲出頭時,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到四川學習農村發展沼氣技術,辦完事後,在大雪封山時登上峨眉山,十分艱險,下山時到小飯館吃擔擔面,人家已經尊我們為英雄了。

  故事六:一邊放羊一邊背字典,抓住點滴時間學習

  活動:2013年5月4日,習近平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

  講述: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

  故事七:“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故事

  活動: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

  講述: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多名在場學生回憶説,在一個多小時的講話中,總書記多次脫稿給大家講故事。習近平説現在學生的學習和讀書環境已經好了很多,他自己的大學是在上山下鄉後上的,那時候周圍的小氣候就是“到處找書看”,《浮士德》就是他在那個時候找別人借來看的,而且一看就“愛不釋手”,這讓借給他書的人每到趕集的時候就傳話讓他還書。總書記這個“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故事讓不少在場的師生都印象深刻。

  故事八:青少年時代愛讀中華文化典籍

  活動:2014年12月,習近平考察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

  講述:自己在青少年時代也非常喜歡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直到現在,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開卷有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中華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我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據“學習微平臺”編輯整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盧佳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盧佳靜

原稿件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