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全國重點網路媒體閩東茶鄉行  >   滾動播報  >   正文

壽寧:多措並舉 打造“生態茶鄉、山水新城”

2016年03月24日 14:10: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採訪團一行走進張天福生態茶場

圖為生態茶場內黃色沾蟲紙吸引眾多記者關注

圖為生態茶場內雲霧飄渺,如若仙境

  東南網3月23日訊(本網記者 王帥)22日下午,全國網路媒體茶鄉行大型採訪團一行走進壽寧縣,開啟了對壽寧茶産業的考察採訪工作。

  天賜山水 鑄就名茶之鄉

  壽寧地處我省東北部,其北依浙江慶元、泰順、景寧,西接閩北政和,歷史上曾為交通要津,素有“兩省門戶,五縣通衢”之稱。壽寧縣現轄6鎮8鄉,203個行政村(社區),面積1424平方公里。

  步入壽寧,採訪團成員首先被壽寧俊秀詩意的山水所打動,路途中蜿蜒的山路,清新如洗的空氣,記者們紛紛感嘆,“有樣的自然條件,難怪壽寧出好茶!”據了解,壽寧縣年平均氣溫在13-19攝氏度間,年平均日照時數1760多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550-2200mm之間,平均相對濕度為80%。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面積佔45%,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2-3%,PH值在5.5-6.5之間。優質的氣候、地理環境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造就其産茶葉具有葉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品質。

  多措並舉 打造“生態茶鄉、山水新城”

  壽寧人十分珍惜來自大自然的恩賜,當地人主要從事茶葉種植、生産和經營,茶葉生産歷史悠久。但隨著壽寧綠茶當家品種“福雲6號”的老化和人們對健康飲品、茶文化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壽寧茶業日漸陷入低谷,2007年,茶青市場價格每公斤不足1元。

  近年來,壽寧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確立打造“生態茶鄉、山水新城”的戰略目標。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茶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壽寧縣委壽寧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以建基地、扶龍頭、創品牌、促增收為主線,爭取到第二輪、第三輪現代茶業項目實施縣等扶持政策,為該縣茶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推動了茶葉大縣逐漸向茶業強縣轉變。

  至2015年,全縣茶園面積15.3萬畝,其中新植改植高優茶樹品種5萬畝,茶樹品種結構由原來的福雲六號為主的單一品種向多品種方向發展,産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新品種的發展對茶葉收入的貢獻率大幅度的提升,茶農收入達到了4612元,茶農每人平均純收入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46.6%。同時,茶産品加工上初步形成了烏龍茶、紅茶、綠茶、白茶等多茶類的産業格局,2015年茶葉産量1.4萬噸,産值8.9億元。均居福建省第四位、寧德市第三位。

  現代技術推陳出新 壽寧茶人屢獲殊榮

  除了增植樹種,茶品加工方面壽寧茶人同樣積極創新,他們採用現代種茶、制茶技術開發了獨具壽寧茶韻的高山綠茶、高山紅茶、高山烏龍茶等等。茶界泰斗、中國十大茶學家張天福老先生認為壽寧生産的茶葉在色、香、韻、味等都具高檔茶之品質。

  在張天福老先生親自選址建立的“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採訪團成員就品鑒了該基地出産的創新茶型——紅烏龍。該茶型是壽寧茶人經過30年苦心研究探索,以張天福先生提出的烏龍茶“一路保青紅”工藝設想為藍本的加工而成的壽寧自然無添加花果香型紅茶。其琥珀般醉美湯色,和似花似粟之香、似果似蜜之位,令採訪團成員都流連與色香味俱佳的品鑒感受中。

  技術的創新也讓壽寧縣歷年來的獲獎殊榮數不勝數,2012年4月“壽寧高山烏龍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榮獲國家工商總局認證,2014年7月“壽寧高山茶”獲得農業部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同時近年來,我縣獲得了“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産茶縣”、“中國茶葉産業發展示範縣”、福建省十大産茶大縣”及2015年剛剛獲批的“全國十大生態産茶縣”的榮譽。

  在採訪團結束壽寧之旅時,壽寧縣副縣長卓仕平向記者表示,全國網路媒體茶鄉行來到壽寧,對宣傳壽寧,宣傳壽寧茶葉,為壽寧茶葉培育更廣闊的市場,促進壽寧茶産業發展富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希望通過本次活動,以茶傳情,以茶招商,以茶富民,讓壽寧高山茶成為消費者“忘不掉的好茶”。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岳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