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國慶專題  >   各方聲音  >   正文

國慶節遊園已有40年曆史

2014年09月26日 15:40: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週年。昨天,北京文史館館員、民俗專家趙書介紹,北京的國慶活動,經歷了從遊行到遊園的變化。

  1953年

  上午遊行下午跳集體舞

  趙書説,他第一次參加國慶的活動是1953年的國慶遊行。他和同伴們作為“觀禮隊伍”成員,手舉象徵春天的“桃花”,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遊行結束後,我們高呼著‘毛主席萬歲!’擁向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微笑著走到城臺角向大家招手。當時,能參加國慶遊行是一種政治榮譽,全家都覺得光榮。由於要在廣場上站3個小時,所以除了必須是少先隊員,還要有政治條件和身體條件。”趙書説,許多同學上午參加群眾遊行,中午走回家休息,下午6點又跑回廣場,參加跳集體舞。

  趙書稱,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後,正在排練的遊行隊伍停止練隊。此後,國慶節不再年年組織群眾遊行,直到1984年國慶55週年,才舉行國慶群眾遊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逢“大年”組織集體遊園

  趙書説,自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國慶節開始有了遊園活動。活動主要是在中山公園舉行,參加的人要憑請柬入園。

  中山公園副園長楊明介紹,中山公園對於“十一”國慶活動的準備,分“大年”和“小年”。其中每逢“5”、“0”的國慶,根據北京市政府統一安排,就會舉行比較隆重的遊園活動,比如新中國成立50週年,55週年等。而其他年份則屬於“小年”,遊園活動比大年要少一些。

  “一般‘大年’,會搭建舞臺進行文藝演出,‘小年’時主要是環境佈置,擺放鮮花。”楊明進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碰上‘大年’,國慶遊園都是單位、學校組織集體來遊園,不單獨向個人售票。”

  講述

  1965年

  專注敲鼓沒看城樓

  講述者:陳寶立(插隊知青、作家)

  1965年“十一”,我正上初三,是學校鼓號隊的小鼓手。那天一大早,我們就在東單的一條衚同集結,準備參加天安門國慶遊行。周圍是各個工廠的彩車,記得鋼鐵廠的彩車是一個煉鋼爐的造型。遊行開始了,我全神貫注地敲鼓,都沒抬頭看一眼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家領導人。等到隊伍走到西單,我們就解散。

  下午,我們又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跳舞。每個單位有自己的一塊地,大家圍成一個大圈,裏面是一個小圈,一起跳集體舞。那時,男生一般都是白上衣藍色短褲,女生穿的都是花裙子,上身是白襯衣,再套一件小毛衣,腳上穿著小皮鞋或白球鞋。跳起舞來,裙子隨著轉動飛舞,特別好看。

  1968年

  聽著紅歌跳起舞

  講述者:秦傑(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1968年“十一”國慶,正值“文革”初期。我們晚上6:30進入天安門廣場跳舞活動,跳的舞主要是《北京的金山上》和少數民族同胞為解放軍戰士洗衣服的《洗衣歌》,直到10:30散場。那時,參加跳舞的學生是要政審的,活動中就連上廁所也有相應的規定。

  那次活動很難忘,加上我是10月生人,此後我特別注意收藏“國慶”題材的收藏品,包括開國大典的請柬、1952年9月30日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的招待會請柬、多個年份的天安門廣場兩側觀禮臺胸條等,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財富。(看到它們)我仿佛到盛典現場、走進受閱隊伍……

  1985年

  遊園玩上電動飛機

  講述者:王萌(北京娛樂信報記者)

  1985年,我曾參加了在中山公園的國慶遊園。那裏的電動小飛機是新裝的,在當時的北京公園裏很罕見的,可以説是當時最“潮”的遊樂設施,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才能玩上。那時家長不會一直跟在孩子後照看,而是在不遠的地方等著。結果,我玩完滑梯後,發現找不到我媽了。旁邊一個小男孩跟我説,有個地方是專幫孩子找媽媽的,就領著我去了廣播站。廣播播出不久,我媽媽就找到我了。結果那天我跟我媽走失了三次,第三次去廣播站時,工作人員看見我直樂:“你怎麼又來了?”

  那會兒,大家的防範意識沒有現在這麼高,可能是壞人沒現在多。

  1999年

  廣場翻花充滿自豪感

  講述者:曹哲偉(廣發銀行北京分行高級經理)

  1999年50週年國慶慶典當天,我和同學在廣場上做“花海背景”,根據廣場北側燈桿上綁的紅綠燈信號,翻花、拼各種圖案。

  其實翻花很簡單,但要根據信號把不同顏色的紙花“翻得”整齊劃一,我們之前練習了4個月。那會兒我在師大二附中上高三,學業非常緊張,但每天下午都要練習。還有好幾次晚上去天安門廣場綵排,淩晨才回家。但是能參加這個活動非常自豪的,現在想起來,覺得這個機會太珍貴了,能展現自己、展現國家的風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