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年終特稿:兩岸關係處重要節點 “習馬會”框定方向

2015年12月27日 08: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年終特稿:兩岸關係處重要節點 “習馬會”框定方向

  11月7日下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歷史性會面。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兩岸關係處重要節點 “習馬會”框定方向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年底陸續出爐的各類年度流行語、熱詞中,兩岸領導人“習馬會”均榜上有名,彰顯其廣泛的影響力。這一跨越66年的握手,無疑是2015年兩岸關係的最大亮點,也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更為處於重要節點上的兩岸關係框定方向。

  回望66年來的兩岸關係,從1949年的隔海對峙到1987年的民間交往,其後既有1993年“白手套式”的“汪辜會談”讓兩岸交往互動日趨頻繁,也有“麻煩製造者”讓臺海局勢險象環生。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終於走上和平發展道路,七年累積的豐碩成果和不斷深化的互信,使兩岸雙方在2015年邁出了歷史性一步,實質開啟兩岸最高層級政治對話大門。

  這次會面,也是在臺灣即將“大選”、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的歷史關頭舉行。兩岸領導人確認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發展共同政治基礎的關鍵作用,向海內外傳遞出清晰信號,即兩岸各方應全力維護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構的兩岸和平發展大局,任何力量都不應破壞這一現狀。

  “為應對2016年島內可能出現的政黨輪替,‘習馬會’在兩岸關係上立下了規矩和標準。”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告訴記者。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也表示,“習馬會”設定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規則,為未來的兩岸關係鎖定了方向和路徑,即接受“九二共識”,什麼都好談,路會越走越寬,空間也會越來越大;不接受“九二共識”,什麼都免談。

  目前,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的聲勢被看好,其兩岸政策受到廣泛關注。一直以模糊不清的“維持現狀説”作為兩岸政策主軸的蔡英文,在“習馬會”舉行一個半月後提出了所謂“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三原則,試圖化解多方疑慮。

  不過,也有評論指出,蔡英文在回避‘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提‘兩岸三原則’,表面上看似對其兩岸政策做了更為具體的説明,實際上仍是空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規矩已定,要從根本上獲得信任便不應有所偏離。合則兩利,共創雙贏。在今年兩岸領導人會面、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晤、兩岸兩會高層會談接連登場,兩岸經貿合作不斷增進,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和平紅利大量釋出,甚至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被廣泛討論的大背景下,兩岸一家親就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生動詮釋與寫照。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兩岸關係即將步入關鍵的十字路口之際,“習馬會”取得的共識,照亮了兩岸關係前行之路。人們都期待,兩岸不再重陷當年僵持、對抗的泥淖,不斷穩固和平發展的基礎,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