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馬化騰:“網際網路+”的趨勢是“賦能於人”

2015年12月16日 17:5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出臺的重要推動人之一,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1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網際網路+”,是一種“寓大於小”的生態戰略,其所促動的連接正在“賦能於人”,賦能于最微小的個體夥伴。

  2015年初,中國政府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國掀起了一股擁抱“網際網路+”的熱潮。馬化騰指出,“網際網路+”不僅在推動網際網路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更是在連接每一個微小的個體,企業不再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最小單位,個人成為其中的最小細胞。

  “這就需要我們關注,未來,如果一個企業不能通過‘網際網路+’實現與個體用戶的‘細胞級連接’,那就如同一個生命體的神經末端麻木,肢體脫節,必將面臨生存挑戰。”馬化騰説。

  馬化騰認為,相比前幾次工業革命,中國網際網路的起步和進步並沒有滯後於全球網際網路的發展進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尤其近幾年來,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用戶基礎很好,即使在農村地區也有不錯的覆蓋,在政府鼓勵“網際網路+”和“雙創”的背景下,這都成為進一步創新的土壤。

  “事實上,網際網路在激發傳統行業以及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潛力,提高效率和服務品質,降低成本方面,還有很多事情可做,或者可以説‘網際網路+’才剛剛開始。”馬化騰説。

  “網際網路+”帶來的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馬化騰認為創新創業值得鼓勵,“許多年輕人像17年前的我們一樣,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邁進各種新興領域。這些年輕人不只是簡單地享受網際網路服務,而是開始在網路上釋放自己的熱情、想像力和創造力,借助網際網路平臺以及社交的力量讓個人才華獲得巨大的釋放”。

  據馬化騰介紹,騰訊一直希望借助“連接力”搭建真正為創業者所信任的眾創空間。最近兩年,騰訊將自己的業務做了大量減法,聚焦在最為核心的社交平臺、數字內容上,其他都交給合作夥伴,“我們希望跟各領域的合作夥伴跨界融合,協作創新。”

  對於網際網路行業持續發展可能面臨的挑戰,馬化騰認為智慧財産權保護值得關注。尤其是文化創意産業的創業者,對於內容産業而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版權,他們有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環境的迫切需求。

  “我們相信音樂、文學和動漫的版權會變得越來越正規,中國的文化創意産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這個領域的創業創新還需要相應的智慧財産權政策法規保駕護航。”馬化騰説。(記者張鐘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