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關係66年大事記 盤點多個“第一次”

2015年11月07日 13: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兩岸關係66年大事記 盤點多個“第一次”

  中新網11月7日電(丁文蕾)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定於今天(7日)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面。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4日形容,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回顧66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史頻頻“創新”,出現了突破舊有局面的多個“第一次”。這些“第一次”,令兩岸關係儘管偶遇波瀾,卻總體邁步向前。

  1979年,大陸對臺方針政策重大轉變——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及一系列政策主張。這是大陸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揭開兩岸關係發展新篇章。

  1988年1月20日,由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組織的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登上了長城。 新華社發

  1987年,臺灣開放居民大陸探親——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佈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10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關於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至此,兩岸打破了自1949年長達38年的冰封期,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

  1993年,兩岸高層人士首次接觸商談——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協會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經過兩岸共同努力,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這是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首次會晤,也是兩岸分隔40餘年後,兩岸高層人士首次接觸商談。

  2005年4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兩人的這次握手,是時隔60年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 新華社記者 張旭 攝

  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時隔60年首次握手——4月26日至5月3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時任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率領國民黨訪問團展開“破冰之旅”訪問大陸,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時隔60年的首次歷史性握手,並在會談後發佈影響深遠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包括“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協商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以及“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5大願景。

  2008年6月12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釣魚臺5號樓舉行會談,兩會領導人直接啟動了雙方中斷九年的商談。中新社記者 任晨鳴 攝

  2008年6月,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恢復後首次商談——兩岸兩會(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中斷9年的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迄今,兩會已舉行11次領導人會談,簽署23項協議,並達成了一系列共識,解決諸多實際問題,為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做出貢獻。

  資料圖:兩岸直航海上客運航線 中新社發 夏毅 攝

  2008年12月,兩岸實現歷史性“三通”——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兩岸形成“一日生活圈”,旅途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兩岸人員往來。兩岸進入交流、合作的嶄新時代,民眾之間理解和信任逐步建立、積累起來。

  2010年,兩岸簽署里程碑式的ECFA——6月29日,兩岸兩會在重慶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ECFA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兩岸經濟關係進入制度化合作的新時期。ECFA簽署五年來,在貨物貿易早期收穫、服務貿易早期收穫、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互利雙贏效果。

  在臺灣高校就讀的大陸籍學生與臺灣同學相處融洽。人民日報資料圖

  2011年,臺灣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佈《2011年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大學、碩士及博士班。在此之前,大陸學生只能以交換生身份赴臺灣高校短期學習。有評論認為,以2011年第一批陸生赴臺為突破,兩岸實現高等教育雙向交流,這是兩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右)與時任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左)握手。當日,大陸、臺灣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在南京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有關問題交換意見。泱波 攝

  2014年2月,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時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正式會面,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有媒體分析指,“張王會”開啟兩岸政治對話新局,令兩岸的溝通協調與處理更為直接便捷,這是自2008年5月以來,又一次迎來有利於兩岸關係深化鞏固的新形勢。

  2014年6月,國臺辦主任60多年來首次訪台——張志軍訪台,實現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臺灣主流輿論認為,此訪意義重大,呼籲兩岸強化社會互信,在關鍵問題、關鍵事件上,展現誠意加強溝通。

  2015年7月,大陸對臺灣民眾免簽注——6月14日,大陸方面宣佈自7月1日臺灣民眾免簽注,並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臺灣輿論評論稱,這使臺灣居民登陸便利百分百,可以“説走就走”,往來兩岸更加便捷輕鬆,有助於兩岸之間信任感的提高。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11月4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宣佈,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輿論認為,這將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