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外輿論關注兩岸領導人會面:歷史性、充滿希望

2015年11月07日 08:10:00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4日宣佈,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探討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等重大問題,以維護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張志軍強調指出,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是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解決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對此,國外媒體均對此次里程碑意義的會面予以高度關注,稱會面具有歷史性意義。

  英國廣播公司(BBC)連續刊發多篇文章,表示此次會面“從最初醞釀到最終實現”經歷了很長時間,並援引學者觀點稱,這次會面會被解讀為歷史性會面。

  英國《金融時報》連續發表《‘習馬會’將鞏固‘九二共識’》和《‘習馬會’意味著什麼》兩篇文章,強調稱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的決定值得高度肯定,兩岸關係正朝常規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此次會面將會進一步鞏固“九二共識”。文章還援引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話,稱此次會面將“開啟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和平復興的新篇章”。

  《今日美國報》網站報道稱,兩岸關係快速解凍和改善使這場歷史性會面成為可能。官員們希望,此次會面將迎來合作和信任的新紀元。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也表示,這次會面備受國際矚目,歐盟對外事務部認為這次會面將是充滿希望的一步,歐盟也會持續關注。

  法國《費加羅報》報道稱,歷史性握手的情景經過了極為精心的籌劃。習近平和馬英九將在11月7日會面,互稱“先生”,從而保持現狀以及維護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國的原則。

  另據德國《明鏡》週刊網站報道,自2008年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兩岸關係明顯改善。與前任不同,馬英九對北京採取溫和的政策,這讓臺灣貿易和旅遊業受益。

  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報道稱,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會面是歷史性的。2008年以來,兩岸史無前例地相互接近。很多以前無法想像的事情成為現實:兩岸直航,大陸學生到臺灣學習,每年有200多萬大陸游客到訪台灣。以前臺灣商人是大陸的重要投資者,如今已有200萬台灣人在大陸生活。

  新加坡《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網站紛紛在頭條位置刊發相關的消息,報道了兩岸相關部門對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的積極表態。報道透露,兩岸有關方面對此次會面的安排事先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磋商。

  新加坡媒體的報道還同時追溯了新方在推動兩岸關係方面所起的歷史作用,並回顧了歷次“汪辜會談”。1993年4月,備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那次會談是1949年來兩岸高層人士的首次接觸。在評價本次會面時,新加坡媒體稱,這是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兩人在新加坡會面的“規格與意義將明顯提高”。

  日本媒體也十分關注習近平與馬英九7日的會面。共同社、《朝日新聞》等媒體在4日淩晨第一時間刊發快訊。日經中文網報道稱,兩岸關係的接近會對東亞的政治和經濟都産生影響。臺灣地區的發展離不開與大陸的穩定關係,大陸方面也需要臺灣的資本和技術,不斷加深的相互依存也促使兩岸相互靠近。(李警銳 汪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