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稻田上的“天貓”:臺灣被統一了嗎?

2015年11月05日 09:0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花蓮的稻田近日出現一個巨大的“天貓”——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天貓國際與花蓮玉裏的農民簽下協議,預訂15公頃的稻米。這批臺灣米將在1212購物節銷往大陸。為配合宣傳,稻農彭鏡興和40多位農民插了4天秧,在稻田上種出了一個面積達0.6公頃的“天貓”標誌。

  消息登上臺灣媒體,第一句竟然是“臺灣被統一了嗎?”也難怪,阿里巴巴在臺灣掀起的波浪比任何大陸企業都洶湧。雖然説阿里巴巴的陸資股份不到30%,但臺灣當局以經營權的實際影響力為標準,認定阿里巴巴是陸企。阿里巴巴不免要承受在臺陸企的“原罪”。尤其網上傳出“淘寶統一中國”,與阿里巴巴相關的人或事被扣定了“紅帽子”。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阿里巴巴的臺灣“粉絲”不但不減,反而越來越多。這次將天貓標誌“印”上稻田,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

  臺灣民眾為何可以無視飛來的“紅帽子”?人們或許會歸因于淘寶、天貓的無敵低價,實際上,阿里巴巴的另一特色更具魅力。這個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集市”,絕不僅是因為規模巨大獲得美譽,更重要在於它對於市場競爭中弱勢群體的眷顧。市場經濟中,由於資訊不對稱等原因,利益分配常常不平等。阿里巴巴為中小企業與消費者架起面對面的平臺。以此次與花蓮農民的合作為例,彭鏡興介紹,天貓給的收購價每公頃25 萬元新台幣,比給糧商多出10萬元。對農民的助力並非單單針對臺灣,阿里巴巴去年發佈“千縣萬村”計劃,目標就是要建設一個覆蓋內地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對於分配正義,臺灣政治人物講過很多,而阿里巴巴是真正的實踐者。當然,阿里巴巴可以做到這一點,少不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背景。彭鏡興説,合作能達成,關鍵在於對方有誠意,不厭其煩地協調,跨越了農産檢驗檢疫等小農難以處理的門檻。彭鏡興不了解的背後,是作為惠臺政策之一,2012年大陸就為臺灣米進入大陸市場開了綠燈。更遠一點,兩岸和平發展7年來,兩岸直航縮短了地理距離——這對物流依賴度很高的電子商務尤其重要;兩岸交流交往拉近了心理距離,增進兩岸互信,令阿里巴巴走進臺灣的腳步更便捷。套用小米手機創辦人雷軍的話説,阿里巴巴是站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風口上走進臺灣的。

  阿里巴巴無疑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優秀推動者,它沒有受困于在臺陸企的“原罪”,積極與基層展開闔作,為臺灣青年創造機會,借助兩岸和平發展的東風,努力實踐利益共用、普惠大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6月,臺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介紹臺灣是第一個懲罰阿里巴巴的地區時,曾自豪地表示,會對阿里巴巴帶來相當影響。是什麼樣的影響呢?此次花蓮稻田上的“天貓”,應是最好的回答。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