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張志軍在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5年09月24日 17: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張志軍

(2015年9月24日)

尊敬的王學軍書記、汪毅夫會長,

尊敬的江丙坤先生、蔣孝嚴先生、高孔廉先生,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年是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週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70週年。今天,我們相聚在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美譽的古城合肥,隆重舉辦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週年大會,圍繞“銘記前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這一主題,緬懷先賢,暢敘親情,展望未來,很有意義。首先,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對活動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特別是遠道而來的臺灣同胞致以誠摯問候。

  19世紀末的中國,國家積貧積弱,列強強取豪奪,清政府風雨飄搖,中華民族陷入深重災難。在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一批批民族精英挺身而出,挺起民族獨立的脊梁,挑起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擔。劉銘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後人評價其“有大勳勞于國家”,他為抗擊外敵侵臺、推動臺灣開發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劉銘傳臨危受命,率領臺灣同胞進行英勇無畏、艱苦卓絕的抗法保臺鬥爭,先後取得淡水、基隆大捷,為中法戰爭最終勝利作出重大貢獻。1885年,臺灣建省,百廢待舉,劉銘傳作為首任巡撫,竭忠盡智,大力改革創新,修鐵路、開煤礦、建學堂、辦電訊等等,為臺灣近代化建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海峽這一邊,大陸同胞與臺灣同胞心手相連,休戚與共,始終掛念著臺灣的前途命運,積極支援臺灣禦敵保臺鬥爭和開發建設。這正是劉銘傳能夠戰勝外敵、建設臺灣的力量源泉。劉銘傳保臺建臺的背後,展現的是民族意志和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

  1895年後,臺灣同胞在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下,英勇抗爭、不屈不撓,數十萬台灣同胞為此獻出了鮮血和生命。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寶島萬人空巷,熱烈慶祝重回祖國懷抱,充分表現了臺灣同胞深厚的愛國情懷。

  透過近代歷史風雲變幻,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祖國強大、民族興盛,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尊嚴的保障。同樣,實現國家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團結奮鬥。

  2008年以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七年多來,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在致力於振興中華等方面的共識在擴大、互信在增強;經濟合作日益深化,保持較快增長;人員往來持續熱絡,各領域交流蓬勃開展、精彩紛呈。兩岸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局面日益鞏固,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事實表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

  當前,臺灣社會深刻變化、政治紛爭不休、兩岸關係屢遭干擾,處於重要關頭。今後的路到底該怎麼走,是繼續沿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走下去,還是開倒車,走回頭路?這需要我們冷靜思考,做出正確的選擇。事實已經證明,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岸同胞可以同享太平、共同發展;開倒車、走老路,兩岸關係就會再次陷入緊張動蕩、對抗衝突的境地。以史為鑒,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只要牢牢把握這一基礎,兩岸關係就可乘風破浪,揚帆前行。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感念建臺功,萬古敘流芳”,劉銘傳的歷史功績和他愛國、創新、自強的民族情懷,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兩岸同胞寶貴的精神財富。撫今追昔,我們要將劉銘傳精神代代相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了解這段歷史,牢記兩岸同胞為維護國家統一和實現民族富強作出的不懈努力,自覺傳承“兩岸一家親”的血脈親情,擔負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重任,同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後,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祝願海峽兩岸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闔家歡樂,幸福美滿!

  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何建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何建峰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