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國臺辦:對抗戰史評價等存分歧 不應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和氛圍

2015年09月05日 08: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臺辦:對抗戰史評價等存分歧 不應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和氛圍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4日在北京説,我們知道兩岸同胞對抗戰歷史的評價等問題還存有分歧,但不應因此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和氛圍。面對這些分歧,兩岸學者可以通過“共用史料、同修史書”的方式加強交流研討,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逐步化解分歧。

  馬曉光當天就邀請臺灣各界人士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事宜作上述表示。

  他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馬曉光指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勝利。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民族、階級、地域,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無數先輩們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涌現出一大批氣壯山河的抗戰英雄。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抗戰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所有為抗日戰爭勝利英勇獻身的先烈們,都會被歷史永遠銘記。

  習近平總書記2日在頒發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儀式的講話中特別指出,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

  馬曉光説,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後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他説,在3日的閱兵式上,抗戰老兵、英雄子女和支前模範的乘車方隊中既有中國共産黨抗戰老戰士,也有中國國民黨抗戰老戰士,人們對他們都報以熱烈掌聲。

  “紀念抗戰勝利,我們要以史為鑒,更好地認識和平,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馬曉光説,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告中國大陸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這充分體現了我們追求和維護和平的誠意和決心。

  馬曉光指出,臺灣各界人士參加紀念活動,有利於兩岸同胞從全民族利益高度,銘記歷史教訓,弘揚抗戰精神,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加強溝通,繼續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這位發言人最後表示,70年前,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眾志成城,共抗外侮,譜寫了全民族抗戰的壯麗篇章。70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克服一切偏見和分歧,著眼於民族復興的大局和未來,戮力同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這也是兩岸所有負責任的政黨和政治人物應當擔負起的歷史責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