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從一萬到千萬:“網際網路+”與茶的化學反應

2015年08月19日 11:2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獨自飛行1840.018公里的北京山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是彭少儀名片上的唯一頭銜。這位自稱“臺灣茶娘”的90後女生,帶著萬把塊孤身闖京城,趕上大陸“網際網路+”和大眾創業熱潮,短短10個月,所創立的山茗公司已經估值千萬。

  彭少儀出身南投的茶葉世家,就讀臺灣大學財務金融係,畢業後順利進入臺灣頂級的獵頭公司。雖然一路順遂,但她偶爾也會迷茫:“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從事一生的職業?”

  問題很快有了答案。2014年7月,她來北京參加兩岸青年創業論壇,發現不論是對創業的政策扶持和資助力度,還是年輕人創業的熱情和投入,大陸都優於臺灣,不禁萌發了到大陸創業的念頭。

  “我從小就跟茶葉生活在一起,茶對於我來説很日常化,但對不少年輕人卻是敬而遠之的東西。”彭少儀説,意識到辦公室茶飲是亟待開發的藍海,她決定發揮所長,將創業目標設定為打造“屬於都市白領的茶”。

  萬事開頭難。從南投到北京的直線距離是1840.018公里,年輕的彭少儀隻身飛來北京。其時,她唯一的人脈是在創業論壇上結識的大陸合夥人;唯一的資本是從家裏帶來的12900元人民幣;唯一的落腳點是中關村附近的合租房。可這些沒有磨滅彭少儀的熱情,“反正不會死的話,就一切都有可能”。

  為拓寬人脈,她出入各類創業圈、茶商圈、校友圈;為了解市場,她花兩個月在7家不同的公司蹲點觀察都市白領的飲品喜好;為打磨産品,她嘗試了20多種不同的濾袋和茶葉的搭配。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摸索,彭少儀最終打造出自認口感與特點都最適宜辦公室飲用的茶,她發明的挂耳濾袋加原葉茶沖泡方式——“辦公室濾泡茶”也成功申請專利。而後,組建團隊、獲得融資,今年1月,北京山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不同於傳統售賣方式,山茗採用網際網路行銷模式:産品通過微信社交圈出售,並將顧客導入社群,通過線上與線下活動聯動不斷擴大社群規模;微信公號上沒有廣告,更多的是茶文化介紹、職場主題專欄、線下活動預告。

  彭少儀認為,商家在與消費者建立互信關係後會更容易被接受,而“網際網路+”正是最好的聯結渠道。“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與所有可利用的人、事、物聯結起來,成就自己的‘山茗主義+’。”

  這個山茗的行銷團隊全由“90後”組成。大家經常為了一句精彩文案或一個新奇創意加班至淩晨,卻沒有人抱怨辛苦。“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不怕失敗,沒有後顧之憂,大家能一心往前走。”彭少儀説。

  在她的帶領下,山茗公司發展迅速。今年2月和5月,他們相繼推出兩代産品,並在3月和6月分別得到兩輪融資。眼下,他們正計劃推出第三代産品,並將團隊擴充到30人,線上淘寶店和線下實體店也都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現在常有想來大陸創業的臺灣年輕人特地註冊微信向我諮詢。”彭少儀説,很開心看到自己的經歷鼓舞到很多人,有了順遂的開始,山茗團隊會繼續努力,讓“辦公室濾泡茶”的名頭更加響亮。因為,做得越好,就越能告訴家鄉的小夥伴:對於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大陸是很好的選擇,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邁出第一步。(趙睿、趙博)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