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緊盯柯文哲三天上海之行 叮囑勿“口無遮攔”

2015年08月18日 10:3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與臺北的“雙城論壇”今天將正式開幕,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昨天率團抵達上海,開始一連三天的大陸行。這是柯文哲擔任臺北市長後的首次“登陸”,島內媒體高度關注,認為這是“後國民黨時代”兩岸交流的新模式。有媒體猜測稱,表面上是柯文哲參加雙城論壇,實際上是他與大陸的互動。大陸不僅對他聽其言、觀其行,也構思把該論壇模式當成明年“大選”後臺灣綠營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的範本。

  將參訪中共一大會址

  據臺灣“中央社”17日報道,臺北市長柯文哲率市府代表團當天下午1時30分自松山機場出發前往上海。臨行前柯文哲表示,此行在促進交流、增加善意之外,仍有建立互信的空間。柯文哲當天乘坐飛機時仍維持“不走公務門”一貫作風,堅持搭乘經濟艙,但這次與上次出訪韓國不同的是,柯文哲不再獨享2個座位,身旁多了副市長鄧家基相伴,避免再惹爭議。雙城論壇今年是第6年,臺方這次隨團人數逾百,臺北市府代表團約30人,隨行人員還包括媒體及企業界人士。柯文哲一行抵達上海後,上海市長楊雄晚間設宴歡迎。晚宴後,柯文哲在上海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文輝等人陪同下,搭乘“東方明珠二號”遊艇,夜遊黃浦江。

  雙城論壇將於18日正式登場,據介紹,雙方將簽署包括電子票證技術在內的四項合作備忘錄。雙城論壇另有4個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文化、智慧城市、社區醫療及青年創業,柯文哲18日將分別前往4個分論壇。除此之外,他還將參訪上海青年創業中心、上海檔案館、中共一大會址,以及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地。

  “柯P行程有玄機”,臺灣《經濟日報》1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柯文哲早前就常顯露出他對中共黨史的興趣,這次主動向大陸方面提出,有意參訪位於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經雙方多次磋商,初步排定18日下午參觀中共一大會址。據了解,柯文哲2013年曾參觀過革命聖地延安。此外,柯文哲還將到訪剛開幕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那裏再現了八百壯士抗戰的悲壯歷史。對此,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范世平分析稱,為何做出這一安排,大陸可能想借四行倉庫的歷史典故,回應柯文哲先前肯定日本殖民統治的發言。

  島內有媒體稱,外界質疑,這次參訪很多行程不公開,是否因為擔心柯文哲在大陸説錯話?臺北市政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沒有這種解讀”,上海方面很重視柯的參訪,過程也都很謹慎,活動線安排格外小心,但因為部分參觀的點確實空間太小,擔心推擠意外,所以安排比較謹慎。

  給蔡英文當示範?

  臺北市政府大陸工作小組成員賴岳謙表示,柯文哲行前定調了解且尊重“九二共識”,也提出“一五新觀點”,等於是替其他綠營縣市首長開了一條便捷大道,未來可以循“柯文哲模式”與對岸城市交流;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來説,更不失有啟示作用。

  臺灣中原大學副校長李英明在臺媒上撰文稱,經過一番的磨合折衝,在表態尊重與理解“九二共識”之後,柯文哲得以參加雙城論壇。至於未來若民進黨主政,蔡英文是否可能循“柯文哲模式”與大陸改善關係,關鍵在於她能否頂得住其內部“基本教義派”的壓力。文章還建議,大陸也應思考,如何以城市交流為取向創造“九二共識”的效益最大化,擴大兩岸區域經濟整合的實質利基,創造兩岸城市交流務實而非務虛的雙贏局面,讓臺灣城市爭取更多參與大陸“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機會。

  有島內分析稱,“九合一”選舉之後,兩岸關係逐漸邁入“後國共時期”,展望未來,臺灣政黨輪替將是常態,國共兩黨共構的兩岸關係框架勢必不能滿足未來的實際需要。民、共之間雖有私人溝通管道,卻因“臺獨”黨綱的政治障礙,兩黨間無互信可言,民、共交流關係讓人憂心,柯文哲與上海市發展出來的模式並不能套用,但雙方展現的彈性、創意與誠意,卻可以作為民、共互動的借鑒。

  兩岸互動重新洗牌?

  柯文哲此前以“失言”聞名,因此有島內輿論擔心他此次大陸之行會惹出“口禍”。對此,金門大學教授周陽山表示,大陸對於柯文哲此行應該會採取寬宏大量的態度,由於柯文哲的行事風格有別於過去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大陸統戰部門也會透過柯文哲此行觀察他和蔡英文的差別,並了解臺灣政治人物的特點。臺灣《旺報》17日發表社評稱,對於即將展開的雙城論壇,我們期盼柯市長能夠秉持“兩岸一家親”的原則,盡可能放下自身的意識形態,以市民的福祉為考慮;而且鋻於柯市長發言快人快語的風格,話一齣口覆水難收,出外不比在家,發言尤宜審慎,不可像在臺北一樣,動輒信口開河且口無遮攔,很可能一樁美事會弄巧成拙。

  “滬臺雙城論壇是兩岸交流的橋頭堡,始終帶有政治意涵”,臺灣《聯合報》17日的評論稱,大陸意圖把這次的滬臺交流,作為撬動蔡英文與綠營重量級人士兩岸政策立場的支點,甚至作為未來與綠營執政縣市的交流依據。柯“登陸”對國民黨也有壓力,因為柯文哲創造了先例,像他如此墨綠的人都能與大陸對話,兩岸交流與對話已不是國民黨所能獨佔,對國民黨形成論述與立場上的困境。文章稱,柯文哲借雙城論壇成功累積自己的政治資本,吹皺紅(共)藍(國)綠(民)間的一池春水,兩岸三黨間的互動洗牌才正要開始。【環球時報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