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單車手陳守忠:幫助更多人完成環球騎行夢

2015年07月25日 15:0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單車手陳守忠:幫助更多人完成環球騎行夢

  陳守忠和他的隊伍騎行在青海草原 陳守忠供圖 攝

臺灣單車手陳守忠:幫助更多人完成環球騎行夢

  陳守忠和他的隊伍騎行在新疆賽裏木湖 陳守忠供圖 攝

臺灣單車手陳守忠:幫助更多人完成環球騎行夢

  陳守忠和他的隊伍騎行在美國惡土國家公園 石龍洪 攝

  曾用400多天完成環球騎行的臺灣知名單車手陳守忠,25日又出發了。

  這次,他帶著17名隊員,從臺北搭乘飛機到福州,準備從福州開始,途徑江西、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完成絲綢之路中國大陸段的騎行,全程約8050公里。

  以上騎行只是陳守忠環球騎行計劃的四分之一,在此之後,還有中亞段、歐洲段、美國段,他計劃將這四段旅程分為四年完成,用單車輪胎在地球上劃上一個圈。

  近日,在臺北的一家咖啡廳,與記者談起這次騎行計劃,身材高壯、皮膚曬得有些黝黑的陳守忠依舊激情飽滿。

  其實,早在1998年至1999年期間,陳守忠就已完成了橫跨亞、非、歐、美四大洲的單車環球騎行,耗時400多天,途徑20多個國家,旅程長達兩萬多公里。

  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對騎行的熱情,並認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旅人,沒有人不喜歡旅行”。

  “世界之大,有多少未曾見過的風景,有多少難以想像的見面,又將為生命帶來多少衝擊與改變”,陳守忠自認為,這些疑問唯有藉旅行,方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答案,而騎行是最佳方式。

  感受風景、享受美食、體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完成環球夢想,陳守忠在騎行中收穫滿滿。

  在2006年,他還帶著妻子和6歲的女兒,騎行中國“絲路”,那一次騎行依照女兒的速度設置行程,他發現“慢下來更好玩,應該這麼玩才對”。

  不希望“獨樂樂”的陳守忠還希望把旅行之美帶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實現環球騎行的夢想。

  於是,在2011年,他所在的臺灣“中華自行車文化協會”啟動上述“環球傳騎”計劃。2014年,他帶領騎行夥伴的首次環球騎行圓滿成功。

  為避免過長旅程、過高門檻成為更多人加入環球騎行夢想的障礙,陳守忠提出“分時分段”的概念,並有意設置了寬鬆的參加條件,騎行者可四年連續參加四大段旅程,也可以在一年中參加一小段騎行,用十幾年時間完成環球騎行。

  “單車環球是一輩子的事,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只要你有夢想,不管幾歲,都有機會圓夢”。所以,在陳守忠第一次帶隊環球騎行的隊伍中,年齡跨度很大,最大者達70多歲,最小者年僅11歲。除獨自報名參加者外,還有夫妻檔、朋友檔、親子檔。

  陳守忠認為,騎行不要迷失在速度和數字的追逐裏,不要過於在乎一天騎行多少公里,更重要的是慢下來。

  他的騎行隊伍在旅途中,不競速,一天可騎行100多公里,也可以只騎40公里,途中想停就停,重要的是深度體驗沿途風土民情、風光,享受旅行帶來的樂趣。

  當然,陳守忠也未諱言在旅行中遇到的困境。每一大段旅程需約40天,沿途難免會遇到天氣變化、簽證難、語言不通、法規不一致等各類問題,也有可能遭遇風險。

  這就需要出發前每個隊員盡可能做好全面準備,做好健康和風險管理。而他自己作為團隊領頭人,要規劃好行程,管控風險,應對各類挑戰,可謂責任重大。

  “而關鍵是要出發。”陳守忠説。

  這次,陳守忠帶領的騎行隊伍又出發了,他依舊動力十足。不僅朝著自己又一次環球騎行夢繼續向前,也在幫助他人達成夢想。(記者 石龍洪 邢利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