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新華港臺網評:螳臂當車的“去中國化”鬧劇

2015年07月25日 08:06:00 來源:新華臺灣 字號:       轉發 列印

  針對歷史教材中被政治目的所扭曲的“去中國化”內容,臺灣教育部門近來正進行“拔亂反正”。可以想見,此舉在臺灣勢必遇到種種阻力。果不其然,一小撮“政治學生”23日深夜居然上演了衝擊當局“教育部”的戲碼。24日晨,鬧劇以21人被捕而暫時收場,後續還有什麼“幺蛾子”尚待觀察。

  雖然是以學生充當馬前卒,但背後卻是魅影重重。據報道,民進黨發言人已承認對反課綱的學生有部分物資資助。島內輿論為此表示,民進黨“用學運、社運包裝政治目的”,呼籲某些政治人物不要在校園操弄政治。

  這場以歷史教材中涉及“中國”等表述為指向的“學生運動”,究竟是在捍衛“歷史真相”,還是有政治目的的別有所圖?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捍衛”的是什麼?反對的是什麼?

  欲亡其國,先去其史。為給“臺獨”圖謀鋪路,李登輝和民進黨一度在島內大肆推行“去中國化”,他們篡改歷史教科書,稱海峽對岸為中國,將“本國史”分割成“中國史”與“臺灣史”……向下一代大力灌輸所謂“臺灣意識”。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試圖“撥亂反正”,對已經“中毒”的歷史課綱進行排“獨”。2014年初,臺教育部門提出“微調”舊課綱,高中語文、社會科等新課綱中改稱“中國”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增加了“被迫”字樣等。據悉,2015學年起,臺灣高一新生將使用微調後的新課綱。

  專家認為,上述調整符合歷史事實,是一種“糾偏”,是重新建構過去島內完全“去中國化”而割掉的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聯,是將一些扭曲事實的遮蔽物撤除,還原歷史真相。

  但上述動作顯然踩到了某些人的痛處,他們打著種種“正義”旗號,百般設置障礙加以阻撓。在新課綱即將上路前夕,在幕後勢力的煽動蠱惑下,少數學生聚集到臺教育部門門前“抗議”,最終演變成闖進“部長”辦公室“撒嬌耍潑”。

  在此提醒這些年輕人,不要成了某些政治算計者的“小鮮肉”!(文/張勇 牟彥秋)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新華臺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