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從一水之隔到一水相連 福建向金門供水項目成功簽約

2015年07月23日 09:3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筆起筆落,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和金門縣自來水廠7月20日簽署了福建向金門供水合同。從一水之隔到一水相連,金閩一小步,詮釋的則是兩岸一大步。

  長期缺乏淡水的金門,自一衣帶水的福建引水最簡單易行。早在1995年,金門縣有關方面就曾提出過這個設想。儘管上世紀90年代福建省水利部門就已組織開展了金門供水工程的規劃、勘測、設計等前期工作,也幾度傳出供水協議將簽的消息,但因為種種原因,結果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到今年5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到金門參訪,與臺灣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夏立言會面,達成的數項共識,其中包括將推動儘快簽署福建向金門供用水合同,此事終於進入倒計時。

  對福建來説,兩岸一家親,供水金門,不僅是一單供水協議,更是能夠協助解決金門長期缺水困擾,兩岸以水結緣的美事。供水工程稱得上複雜——依據規劃,水源來自泉州市晉江流域,先引水至龍湖水庫,以龍湖抽水泵站抽水輸水至入海點,再經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但與兩岸間很多問題類似,對金門來説,真正複雜的不是技術難題,而是心理問題。畢竟供水與其他貿易往來不同,首要考慮不是經濟因素,而是安全因素。不要説金門被作為軍事前沿陣地,就算是在兩岸結束對抗,但兩岸直航還被形容為木馬屠城的年代,從福建引水到金門都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供水合同準備20年,瓜熟蒂落的實際上是彼此的信任,是兩岸和平發展多年累積下的互信。

  自然,金門供水項目將對今後兩岸通電、通氣、通路等民生工程的實施起到借鑒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也將是兩岸往來互動的有益探索。廈門大學陳孔立教授把兩岸交往分為四個階段:蜜月期、沮喪期、調適期、融合期。新鮮愉快的蜜月期通常短暫,隨後便在發現彼此差異時進入迷惘、失望、想不通、看不慣的沮喪期。近年來兩岸民眾往來發生的誤解和摩擦,正是沮喪期的種種表徵。如何走過沮喪期?別無他途,唯有接觸再接觸,在充分了解的時候,達致理解和諒解。從這個角度説,金門供水項目展現了對兩岸和平發展的信心,表達了彼此持續推進和平發展的願望。因為一水之隔是上天註定的客觀切近,一水相連則是你情我願的主動連結,為兩岸走向融合期提供載體、奠定基礎。

  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金門頗有指標意義。這個蕞爾小島,戰爭與和平鮮明映照,以炮彈煉造的特色菜刀,以戰事坑道、防空降樁為代表的旅遊景點,時時提醒著人們昔日戰爭的殘酷與今日和平的可貴。十幾年來,金門已經完成了從軍事前沿陣地,向兩岸交流的前沿陣地的演變。期待著福建、金門以水為載體,進一步累積彼此信任,厚植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石。(孫立極)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