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傳承孔子教育精神 近300位兩岸四地學生展開偏鄉教育活動

2015年07月12日 08:5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誓以行動捍衛學校榮譽,真誠付出,用心學習,莫忘初衷,願以最大心力傳承孔子教育精神,有教無類,犧牲奉獻,無論資源貧富,都要燃起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參加第六屆“孔子行腳”活動的大學生11日在臺灣師範大學莊嚴宣誓。

  在11日啟動的“第六屆孔子行腳”活動中,來自臺灣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兩岸四地22所大學的近300位學生,將利用三周的暑假時間深入兩岸的30所偏遠地區學校,為學生進行課業輔導,實踐先賢孔子週游列國、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

  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種下希望”。“在活動這麼短的時間,不太可能把重要知識教給偏鄉小孩子,最重要的是帶給他們希望,通過團隊設計的活動想辦法讓他們感到未來這個世界一定有他們可以發揮的空間。”

  據介紹,活動為期三周,第一階段從7月11日開始,大學生們將奔赴臺灣20所偏遠地區中學;第二階段于7月22日展開,臺師大學生和大陸學生分別赴青海、重慶、陜西、湖北、北京、內蒙古、長春、哈爾濱等地10所偏遠地區學校展開服務。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專業二年級學生張簡宏禹已是第二次參加這項活動。去年,他不僅到臺灣平溪服務,還遠赴大陸青海省輔導支教,兩岸偏鄉給他留下很深印象。

  “臺灣的偏鄉雖然是偏遠地區,但還有充足的電路設備和網路通訊,而在大陸的一些偏鄉學校,真的沒有網路,設計教案時不能用網路,只能靠自己想。”張簡宏禹説,雖然學校包括投影儀、音響等很多設施沒法用,他們還是儘量利用最簡單的資源做到最大的效用。

  今年,張簡宏禹將去臺灣池上和大陸的哈爾濱,他還成為所在小隊的隊長。他表示,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在教案方面會更加精心準備,希望設計的活動能更加完整,他的團隊還計劃引入大量大陸小朋友不熟悉的臺灣遊戲,讓小朋友寓教于樂。

  來自新疆的南京大學學生恩凱爾加爾肯將赴澎湖馬公中學服務。“這次支教不是以上看下的一種給予,或站在高處的一種關懷,而是在整個過程中收穫並分享愛和希望。”她希望可以把大陸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帶給臺灣同胞,並和臺灣的同學多多交流、增進了解。

  首屆“孔子行腳”活動於2009年底舉行,六年來,活動逐年擴大參與學校及服務規模,從一開始兩岸四地10所大學、140位學生參與,服務16所偏鄉學校,逐年增加到今年的規模。(記者郭麗琨 何自力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