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港澳臺大學生看青年交流:跨越30年的友誼要延續

2015年07月11日 09: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港澳臺大學生看青年交流:跨越30年的友誼要延續

  資料圖:7月5日,為期12天的“2015年海峽兩岸青年聯歡節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位於福州的福建中醫藥大學旗山校區開營。來自臺灣慈濟大學的師生相聚福州,參加此次研習營豐富多彩的活動。 劉可耕 攝

  “中華文化研習了十天,我們一同登高望遠、泛舟曲溪,一起親身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結下了最難忘的友誼。”祖籍福建泉州,在臺灣成長,後遷居澳門的澳門大學生施聚寶如是説。

  海峽兩岸暨港澳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10日在福建師範大學閉營,來自臺灣、香港、澳門44所知名高校的230多名師生,足跡遍及海絲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武夷茶文化、朱子理學、閩都文化的歷史遺存。

  閉營儀式上,個性幽默的施聚寶作為營員代表上臺發言,忍不住“偏離”講稿,用昵稱呼喚一幹新結識的內地大學生好朋友致謝,引發全場歡呼。他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一個心願,“未來能譜入那本在泉州所見的厚厚的施家族譜裏,和大陸親友更近,同根同源的血緣永續永存。”

  自1984年以來,由全國臺聯推動的臺胞青年夏令營年年舉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説,“兩岸時局最緊張時,只有50余名臺胞青年跨海來,而現在,大陸被臺灣接納度越來越高,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計劃已成臺聯傳統節目。”

  30年前,祖籍臺北、在福建師範大學留校任教的楊毅周參加了1985年的臺胞夏令營,與來自加拿大的臺胞青年一見如故,“我們徹夜長談,友誼維持了10多年”。後來,兩人失聯,楊毅周説,“我將來一定要找到他。”

  閩南師範大學大三學生段磊是此次活動的志願者,從第一天到廈門五通碼頭接站,就被不少臺灣男生引為“哥們”,“第一天微信朋友圈就加了超過30個臺灣好友,小夥伴們一路都玩得好嗨。”

  “青年時代的友誼最為刻骨銘心,一輩子都忘不了。”楊毅周説,“如果沒有這樣的交流機會,有的一輩子也不會見面,不見面就不會有了解。”

  “這次八閩之行,兩岸大學生結緣深厚,成為好朋友,有的甚至擦出火花,結為情侶。”臺灣木鐸學社理事長陳漢強笑著説,“這是好事情,有情,兩岸就和平。”

  臺灣“90後”大學生詹靜儒將此行的足跡延伸更遠,閉營後與其他8位臺灣青年學子並不馬上返臺,將一道加入福建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閩臺共建美麗鄉村”項目,到福建古田鳳亭村做社調和鄉村建設。

  “我們將為鳳亭村拍攝美麗鄉村微電影,開通新媒體平臺,看看我們能為這些大陸鄉村做些什麼。”詹靜儒興奮地説。

  “這些臺灣孩子親身參加農村社區建設,發揮他們的智慧和能力,視野更廣,結緣更深。”臺盟中央委員、福建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陳宜安表示,已經跨越30年的兩岸友誼,正在更深遠更務實地續寫下去。(林春茵 張希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