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圓仔2歲啦 關於贈臺大熊貓的5個冷知識

2015年07月06日 08: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圓仔”今天2歲啦!

  圓仔是誰?它是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千金,2年前的今天出生在臺北市立動物園。作為團團、圓圓到臺灣4年多的頭一胎,圓仔一齣生便以“軟萌”力量征服人心,更一步步成長為寶島明星、全民寵兒。

  “兒生日,母難日。”——圓仔生日之際,不妨來談談團團、圓圓,當年要不是這一對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移民臺灣,又怎會有如今圓仔“最幸福外省二代”的生活?

  Q1 它們怎麼被選中的?

  ——擊敗21隻對手的最佳組合

團團(左)、圓圓在冰雪中玩耍,圖片拍攝于2006年2月17日,此時它們被確定為贈臺大熊貓不久,還未前往臺灣。(圖片來源:新華網)

  團團(左)、圓圓在冰雪中玩耍,圖片拍攝于2006年2月17日,此時它們被確定為贈臺大熊貓不久,還未前往臺灣。(圖片來源:新華網)

  2005年5月3日,大陸宣佈將向臺灣贈送一對大熊貓,隨後成立了優選專家組,從年齡、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外貌特徵、遺傳等5項標準,對23隻大熊貓進行全面考察,篩選後剩下11隻大熊貓,再根據它們的親緣關係、生活習性等情況,進行優化組合配對,通過一定時間的雌雄同居觀察,最後確定了16號“美女”和19號“帥哥”的最佳組合,16號後來得名“圓圓”、19號得名“團團”。

  被選中時,團團1歲零4個月,圓圓1歲零5個月,是時髦 “姐弟戀”。

  2006年1月6日,時任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遴選結果並介紹説,兩隻大熊貓身心都很健康,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出生以來從未發生過疾病,且外貌可愛、體形般配,同居時願意親密接觸,相互關愛,給人感覺就是天生的一對。

  但當時在臺灣執政的陳水扁當局拒絕熊貓入臺,一拖就拖到了2008年。這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給四川臥龍大熊貓繁育基地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據《中國綠色時報》報道,團團、圓圓居住的館舍90%被碎石掩埋,大家都以為它倆凶多吉少,飼養員當時都急得哭了。沒想到,團團、圓圓身手敏捷,在地震來臨時快速翻越了圍墻,而且毫發無損,分別在大地震當天和5月17日被工作人員救回。

  不過據熊貓醫生講,找到團團、圓圓的時候,飼養員都辨認不出來了,它們全身都被碎石屑覆蓋,可以想像逃生過程多麼驚險。

  經過半年多的調試,團團、圓圓徹底擺脫地震陰霾,恢復了憨態可掬的模樣,並終於在當年的12月23日搭專機,飛抵臺灣。

  Q2 團團圓圓按“中藥材進口模式”赴臺?

  ——確實如此

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正在進食,這是它們抵達臺灣以後的第一頓正餐,食用的是隨機運抵的四川竹子,還有園方精心準備的臺灣産桂竹、蘋果、窩窩頭等。(圖片來源:新華網)

  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正在進食,這是它們抵達臺灣以後的第一頓正餐,食用的是隨機運抵的四川竹子,還有園方精心準備的臺灣産桂竹、蘋果、窩窩頭等。(圖片來源:新華網)

  大熊貓作為瀕危動物,受《華盛頓公約》(即《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管制,因此出口也需照公約辦理,但“國家對國家”的公約不適合兩岸關係,這就給兩岸出了難題。

  據臺灣《聯合報》2008年報道,這類爭議事實上早就發生在臺灣進口大陸中藥材的問題上。報道稱,石斛等珍稀中藥材也屬《華盛頓公約》列管的植物,依規定出口到臺灣時,由大陸開出“野生動植物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用這種“類似華盛頓公約”的形式,解決兩岸保育類動植物貿易問題。

  因此臺灣方面最終沿用中藥材進口模式,引入了團團和圓圓。

  Q3 怎麼區分團團和圓圓?

  ——耳根、鼻部等身體特徵有區別

團團、圓圓在耳根及面部的不同。(圖片及資料來源:臺北大貓熊保育網)

  團團、圓圓在耳根及面部的不同。(圖片及資料來源:臺北大貓熊保育網)

團團、圓圓的背部黑斑也不同。(圖片及資料來源:臺北大貓熊保育網)

  團團、圓圓的背部黑斑也不同。(圖片及資料來源:臺北大貓熊保育網)

  根據臺北大貓熊保育網公佈的“秘笈”,可從6個方面區分團團和圓圓。

  秘笈1:看黑眼圈。圓圓的眼部黑斑明顯較圓,且下端較突出;團團的眼部黑斑則較窄。

  秘笈2:看耳朵形狀。圓圓的耳朵在耳根部分內縮,從正面看彷彿女孩子綁在頭上的發髻;而團團的耳朵形狀則較像鏟子。

  秘笈3:看吻部寬度和鼻頭。團團的吻部較寬且較短,還有一個大鼻子;圓圓的吻部則略窄而瘦長。

  秘笈4:看背部黑斑。兩隻大熊貓背部像黑色背心的範圍寬度不同,團團的背心較窄;圓圓的則較寬且弧度較平緩。

  秘笈5:看尾巴。團團的尾巴比較接近鈍角三角形;圓圓的尾巴比較接近銳角三角形。

  秘笈6:看動作與行為。團團走路幅度小,進食動作大;圓圓走路幅度大,進食動作秀氣。

  圓仔身上的黑背心是窄版小背心,像爸爸團團;圓仔後腳的中趾和無名趾相連,跟媽媽圓圓一模一樣,所以圓仔身上有一半的爸爸和媽媽。

  Q4到底是熊貓還是貓熊?

  ——都可以

100多天大的圓仔抱保育員大腿(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100多天大的圓仔抱保育員大腿(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規範的叫法是“大熊貓”,以區別於另一種動物“小熊貓”,但民間口語上習慣叫“熊貓”,而臺灣同胞比較常叫“貓熊”。

  關於這兩種叫法的由來,有很多説法,到底哪個説法符合歷史真相,已難以確定。

  中文的習慣在詞尾應該點明屬性,如“汽車”、“馬車”、“火車”都是車類,“黃牛”、“水牛”、“乳牛”都是牛類。那麼,“熊貓”豈不成了貓類?

  所以,在討論熊貓的叫法時,必須看看它的科學分類。在學界,這也是個爭議話題,有人主張熊貓歸“熊科”,有人主張熊貓歸“浣熊科”。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大熊貓基因組項目負責人田埂博士2009年在《生命世界》撰文説, 20世紀中晚期,西方學者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推導出大熊貓大約在250萬至150萬年前從熊類中分離出來,目前,大多數西方學者擁護該觀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等國際文件均將大熊貓歸入熊科。

  田埂指出,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貓屬於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如此看來,應該叫“貓熊”更為科學。

  但無論是熊貓還是貓熊,都已經被兩岸民眾普遍認可,正如華中師範大學語言學系教授朱建頌所説:“從語言的角度來説,如果一種叫法已經被大家普遍認可,那就沒有改的必要了。”

  Q5 大熊貓也會假懷孕?

  ——是的。專家説,它們也是為了改善生活……

圓仔出生時被媽媽不小心咬傷小腿,進入保溫箱療傷。一個月後,圓仔隔著鐵欄杆與圓圓首次見面。圓仔雖然眼睛還未睜開,卻突然向著面前的欄杆哇哇大叫,仿佛知道媽媽就在眼前。圓圓也低鳴示意,不時伸出舌頭舔拭圓仔,在場的保育員表示,“從來沒有聽圓圓這樣叫過”。

  圓仔出生時被媽媽不小心咬傷小腿,進入保溫箱療傷。一個月後,圓仔隔著鐵欄杆與圓圓首次見面。圓仔雖然眼睛還未睜開,卻突然向著面前的欄杆哇哇大叫,仿佛知道媽媽就在眼前。圓圓也低鳴示意,不時伸出舌頭舔拭圓仔,在場的保育員表示,“從來沒有聽圓圓這樣叫過”。

  人類女性有時會遭遇“假性懷孕”,也就是出現一些類似懷孕的症狀,但實事卻不是真正的懷孕。

  大熊貓也會這樣。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專家吳孔菊2014年8月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説,雌性大熊貓中普遍存在“假孕”,判斷一隻雌性大熊貓是否真正懷孕,需要研究人員隨時檢查掌握它的體內孕激素變化、進食的狀態等,需要研究人員有豐富的經驗,但即使這樣,也只能在大熊貓生産前一兩天才能夠真正斷定懷孕的真假。

  吳孔菊還打趣説,雌性大熊貓出現懷孕徵兆後,會被遷移到單獨的“空調房”裏,還會得到窩窩頭、蘋果以及新鮮可口的竹子等,如此高標準的“準媽咪待遇”,難免讓聰明的大熊貓們使出一些“小手段”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圓圓也不例外,2011年、2012年都曾假懷孕,直到2013年終於生下圓仔。(作者 溫雅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