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ECFA”後繼效益何時至

2015年07月02日 14:5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年前的6月29日,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重慶舉行會談,雙方正式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標誌著兩岸經濟關係進入制度化合作的新時期。5年來的實踐表明,ECFA的簽署實施,促進了兩岸貨物貿易規模的擴大,加速了兩岸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帶動了兩岸産業合作的發展,不僅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自由化提供了機制性的保障,也對擴大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兩岸經貿聯繫、促進兩岸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ECFA是一份惠及兩岸同胞,有利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好協議。

  ECFA簽署5年來,為兩岸經貿發展帶來了實質好處,大陸成為臺灣最大貿易夥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ECFA簽署5年來,對臺灣經濟發展産生了助推作用。原本ECFA可以為兩岸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利益,但由於島內某些極端勢力的阻撓,致使ECFA的後續效益大打折扣。

  作為ECFA的後續重要協議之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于2013年在上海正式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承諾共144條,涉及100多個服務行業,涵蓋了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其中大陸對臺開放承諾80條,臺灣方面開放承諾64條。大陸對臺開放承諾中,有78條超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水準。應該説,無論是廣度和深度,兩岸服貿協議都達到了較高程度,是一份有利於兩岸民眾的好協議。照理説,這樣好的協議應該早生效、早實施、早惠民。但後續的發展是,由於島內極端勢力的作祟,時至今日,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還沒有走完法律程式。眼看歲月蹉跎,島內有識之士憂心如焚。

  日前中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臺灣主流輿論認為這會對臺灣經貿帶來巨大衝擊,社會各界呼籲加快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同時也希望兩岸能夠儘快商簽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協議。其實今天的問題根本就不在大陸方面,他們根本就不用懷疑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大陸方面早就表達過,對於持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推動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協商的態度是一貫的、積極的,希望繼續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並讓臺灣同胞優先分享大陸市場的機遇。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過程中,先人一步或許就能抓住更多的機會。而人為的阻撓與干擾,只會喪失更多機會。希望兩岸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照顧彼此關切,早日達成後續協議,使兩岸民眾在ECFA早收計劃基礎上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遠 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