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媒體人“變身”福州茶農

2015年06月27日 07:59:00 來源:福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媒體人“變身”福州茶農

  圖為福州市慶懋茶園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宗衡。池遠攝

  從業10年的媒體人轉行當起果農,自臺灣跨越海峽來到福州,果農再變身為茶農……在外人看來,44歲的李宗衡人生軌跡有些另類。

  “放下筆桿,拿起了鋤頭,還穿越海峽,在福州這個茶葉之鄉插旗,很多人不理解。”李宗衡笑著説,但他有自己的堅持,那就是在福州種出平價、放心、好喝的臺式高山茶。

  放下筆桿拿起鋤頭

  李宗衡在臺北長大,大學畢業後,在臺灣多家報社、電視臺工作了10年。從媒體人到果農的身份轉變,是在2008年。

  “在媒體工作時,接觸面廣,交到了許多行業的朋友,特別引起我關注的,是農業問題。”李宗衡説,“人們常説,農業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夏季,臺灣的颱風多,農作物易受災,農民常常血本無歸。”

  工作中,李宗衡發現了當時臺灣農業存在的諸多問題。“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而現有的農業從事者觀念落後,導致發展遇到了瓶頸。”李宗衡舉例説,如農産品供求資訊不對稱、農藥使用方法有誤、不太重視食品安全、環境受損等問題。

  2008年,李宗衡毅然辭去從業10年的媒體工作,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往臺灣屏東的鄉村,當起了果農。他成立屏東縣農業發展協會,帶領大家採取“農業+文創”的創業辦法,學習科學的水果種植方法,並結合文化創意産業打造觀光休閒農業。他還利用媒體人的優勢,採用多樣化的行銷方法,為農場打出了品牌。

  跨過海峽圓夢榕城

  李宗衡的夢想並沒有止步于臺灣。

  “來到福州,真是因緣際會。”去年初,李宗衡認識了福州市慶懋茶園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當時,這片位於雪峰山的茶園已開墾8年,卻缺乏規範管理。

  一探雪峰山茶園,給了李宗衡驚喜。“我發現,這裡的海拔1000多米,土壤肥沃、空氣清新,可以造就高品質的茶葉。”隨後,李宗衡便入股福州市慶懋茶園開發有限公司,開啟了茶園的新生。目前,慶懋茶園臺式高山茶年産量已達1萬多斤。在今年的“海交會”上,慶懋茶園的茶葉在“鬥茶”中脫穎而出,成為海交會的唯一指定茶。

  李宗衡的好人緣和熱心腸,也使他成為兩岸青年創業的中間人。他擔任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兩岸媒合委員會副主委,為臺灣青年來榕創業牽線搭橋。

  “兩岸不少實體企業都處在電子商務衝擊下,這給了體驗式的企業發展的機遇。所謂體驗式,是指可實際接觸的、給人真實感受的活動。”李宗衡説,“兩岸的這類企業有很多合作空間。比如休閒農業等,臺灣此類企業的發展起步早、較成熟,而福州的市場更廣,未來合作大有可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福州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