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評論:赴大陸説走就走 臺胞免簽注凸顯大陸氣度

2015年06月22日 08:1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評論:赴大陸説走就走 臺胞免簽注凸顯大陸氣度

  臺灣同胞暢遊青島。(資料圖片)

  評論:赴大陸説走就走 臺胞免簽注凸顯大陸氣度

  6月18日,國務院發佈關於修改《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的決定,自7月1日起,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

  對臺胞來説,“幸福來得好突然”。今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就表示,大陸將適時實施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往來的措施。時隔一個多月,一種期待就很快變為現實。

  電子臺胞證,方便再方便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年內將實施電子臺胞證,正在籌備對5年多次出入境有效臺胞證的電子化升級改版工作。新版電子臺胞證將參照旅行證件的國際標準,應用成熟的技術工藝設計製作,並借助資訊化手段為臺胞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出入境服務。

  取消臺胞簽注後,臺胞證分類和有效期有何變化?該負責人表示,臺胞證分為5年多次出入境有效和3個月一次出入境有效兩類。取消臺胞證簽注後,持有5年多次出入證的臺灣居民可在有效期內多次來往大陸並在大陸停留、居留。持有3個月一次出入證的臺灣居民可一次入出境大陸並在3個月有效期內停留。

  辦理臺胞證的時間有什麼變化?一般情況下,大陸出入境管理機構受理臺胞證申請後,會在7個工作日內予以簽發;臺灣居民因探病、奔喪、訴訟、處理緊急商務等事由急於返回臺灣的,將加急辦理。

  相對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手續之繁雜,上述方便太大了。大陸這項惠臺政策無疑是真誠到家,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理念。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這一舉措展現了大陸方面關心臺灣民眾,為其辦實事、辦好事的真誠理念和服務宗旨,將“促進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顯然,兩岸交往的現狀“還不夠親”。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海峽論壇上説,“還有近2/3的臺灣同胞沒有來過大陸,部分臺灣同胞對大陸存在隔閡與誤解,對發展兩岸關係懷有擔心和疑慮。”增加人員往來的便利和降低金錢成本,是鼓勵交流的一個最直接的方法。臺胞來往大陸手續便利,會讓更多人願意來大陸,對於兩岸增進交流,認識彼此,化解心結,將産生深遠作用。

  大好消息,臺胞點讚

  對於臺胞證免簽注的消息,臺灣社會和輿論普遍表示歡迎。相關政策宣佈之時,正逢端午假期前夕,激勵島內的旅行社股票大幅上漲。有臺媒評論此政策“對於臺灣2300萬民眾來説,絕對是一項有感措施”。

  網友家和Sam寫道:免簽注+卡式臺胞證=大好消息!我終於可以把原來臺胞證上那張像流氓一樣的照片換掉了!

  臺灣媒體在報道中回顧,近11年來,大陸推出一系列臺灣人來往大陸的政策措施,包括2004年以來陸續授權20個省區市,為在大陸的臺灣居民補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2011年,全面下調簽注收費標準,總體降幅達50%。大陸先後在42個城市設立43個臺胞口岸簽注點。臺灣《經濟日報》算了一筆賬:2014年入境大陸的臺灣民眾達536.6萬人次,每次簽注費至少要200元新台幣,免簽後,一年至少可省下10.7億元新台幣。

  大陸網民也反應熱烈。有大陸網友説:歡迎臺胞多過來看看,這樣就會知道我們不僅吃得上茶葉蛋也買得起電腦啦,類似的新聞事件和網友罵戰也不再發生。網友小球毛絨説,希望臺灣對大陸赴臺的手續也簡化一些,有來有往才是平等尊重嘛。

  民進黨雜音不值一駁

  臺當局總體上肯定大陸新規定“對於兩岸互動是正面行動”,同時也擔心“尊嚴”問題。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陸委會主委夏立言6月17日表示,大陸提出免簽注,對臺商和臺生當然便利許多,但卡式臺胞證的形式、內容、名稱和功能目前都還不清楚,必須進一步交涉,例如和港澳地區證件進行比較,究竟只是單純代替紙本台胞證,還是有“其他更多功能和用意”,需要再了解後才能評估。

  綠營人士有些疑慮和雜音。一些民進黨人士誣稱這項政策是大陸“統戰陰謀”和“糖衣炮彈”,目的是“臺灣香港化”、“中國公民化”。對此,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對大陸對臺政策措施誣名化、妖魔化的解讀,是民進黨等“臺獨”勢力一貫的制式反應,不僅荒謬可笑而且經不起推敲。為什麼其他地方給予臺灣免簽待遇,民進黨就不反對?難道還要回到過去那種兩岸對立對抗、往來很不方便的局面才對臺灣民眾有好處?

  朱衛東指出,其實民進黨很難了解和體會大陸對臺的心胸、格局和氣度,大陸並沒有什麼“統戰陰謀”,只有為臺民眾謀福祉的“陽謀”。大陸對臺政策一直都是以此為出發點和歸宿的,這一態度堅定不移。當年推動“三通”,也遇到臺方“統戰陰謀”和“三不政策”的阻擋,但大陸深信“三通”是符合臺灣民眾意願的,一直為之不懈努力,最終在2008年實現。而今,民進黨的態度和過去如出一轍,真令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曾素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