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盤點“立委”8類型:打架作秀還是專業服務?

2015年04月01日 10:33: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外界對臺灣“立法院”印象總是負面居多,打架、癱瘓議事、密室協商等,綜觀“立委”百態,大致可分為八大類型。

  “作秀型”“立委”看媒體問政,在鏡頭前唇槍舌戰、肉搏,上演全武行。“名嘴型”“立委”則是政論節目的常客,螢光幕前的發言就是他們最好的宣傳,無論褒貶,都容易迅速累積知名度。“利委型”更為人詬病,他們透過遊説法案條件,換取利益團體政治獻金、利益等條件交換。

  “立法院”雖被形容為亂象叢生,但不乏思緒清晰、條理分明,問政資料齊全,深入掌握議題的“立委”,除所屬“委員會”,也能參與其他“委員會”質詢 ,堪稱“專業型”“立委”。

  也有“立委”個人色彩濃厚,質詢語出驚人,令官員難以招架,被歸為“犀利型”。不過,有“立委”認為,口頭質詢雖比出席率和書面質詢更能反映問政認真程度,但無法看出“立委”質詢是否到位。

  “理想型”“立委”對政策充滿理念,不顧朝野反對、與行政部門缺乏溝通,反致許多政策、法案難以推動。

  民進黨“立委”李俊俋指出,“立法院”制度的不夠健全,“立委”至今沒有調查權、聽證權,法案討論時間也太少,“很多‘立委’質詢完就各自走人了,留下來討論法案的只佔少數。”

  另外還有“跑攤型”和“服務型”“立委”,他們重視選區經營、婚喪喜慶幾乎必到,藉此增加選民印象;也有“立委”發揮專長,設立報稅服務、法律諮詢或義診等服務。

  社民黨秘書長嚴婉玲認為,“立委”分成區域和不分區“立委”後,區域“立委”好像成了“區長”,選民服務重於政策研究;不分區“立委”雖沒有基層選民壓力,卻常“躲在研究室”裏面。

  嚴婉玲説,好的“立委”應同時兼顧兩方面,減少不必要的人情跑攤、替選民銷罰單等,區域“立委”應設法將選民個案提升到政策層次,必要時甚至透過修法改善。

  公督盟理事顧忠華認為,選民對政治期待逐漸提高,“立委”進入“國會”後,必須對大政方針提出論述,才能制衡行政部門。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