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志工傳經送寶 福建省社會服務更給力

2015年03月24日 15:25: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自社工機構的困惑

  3月17日是國際社工日。從這一天起,福州市臺江區鯤鵬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們,開始了最忙碌的一週——推行社區青少年服務項目、社工進校園活動、貧困家庭助學成長計劃……“在做這些服務工作的同時,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社工、志願者隊伍,推動社會工作發展。”鯤鵬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主任劉安娟説。

  隨著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制度的推行,社工行業愈發受到各界關注。我省自2007年開始全面推動社工工作,採取考試及持證上崗制度。至今,全省已有900多人通過了社工考試,取得了從業資格。但是,以非營利、專業化、職業化為特徵的社工隊伍的壯大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比如缺少公務員穩定的保障以及晉陞機制,亦沒有企業的分紅等等。

  福州大學社會係教授甘滿堂接受採訪時指出,當前社工在我省依然屬於“新鮮事物”,社會認同度低;由於資金來源少,部分社工機構運轉舉步維艱。尤其是民辦社工機構,工資待遇較低,專職社工流動率高,這使得一些實質性的社會服務工作難以順利展開。

  推廣“社工+義工”模式

  如何打破困局?臺灣的社會工作經驗或可借鑒。

  臺灣的社會工作起步較早,至今已有數十年曆史,其社工機構分工明確,且大都由民間社團組織承辦,經費來源於會費、民間捐款及各地行政主管部門購買社會服務的費用等,其社工的工資與社會地位相當於同級教師水準。

  在社工之外,臺灣還有一支相當龐大的社會服務輔助力量,那就是志工。“志工”是臺灣對“志願工作者”的稱呼,與大陸的“義工”、“志願者”類似。目前臺灣志工已超過100萬人,他們承擔大量非專業性的工作,與社工聯動形成優勢互補。

  2013年12月,福建省首次派出22名社會工作者駐訓金門,駐訓學員被分為5組,跟隨金門5個社工機構開展社會服務,從中學習臺灣社會工作經驗。

  目前,“社工+義工”的社會工作發展模式正在我省大力推廣。劉安娟告訴記者,鯤鵬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現有10名專職社工和300多名志願者,每次執行社會服務任務時,皆有專職社工帶領志願者共同完成。

  臺灣志工傳經送寶

  可喜的是,“社工+義工”在福建大力推廣的同時,有很多臺灣志工也主動參與到我省的社會工作中來。2009年,在廈門海滄長庚醫院,臺商太太施素娥發動臺商太太團成立了“臺胞志工服務隊”,志工們平日輪流堅守在醫院裏,為患者提供服務。受此啟發,2014年廈門海滄區成立了大陸首個“兩岸義工聯盟”,廣泛吸納兩岸公益組織、社會組織、志願者加入聯盟,致力打造兩岸社會工作的交流平臺。

  據了解,目前廈門已擁有19支志願者服務隊伍。其中,臺胞志工服務隊4支,他們為廈門的社會服務工作不斷輸送臺灣經驗。

  “請問,我能為您做些什麼?”這是廈門沁心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的社工們最常説的一句話。“我們首先要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如果對方不需要幫助,我們強行去幫助,可能會適得其反。”沁心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理事長程俏梅告訴記者,這種尊重被服務者感受的做法是從臺灣社工、志工那兒學來的。

  “兩岸義工聯盟”成立後,不少臺灣社工來廈門交流經驗,不僅讓本地社工受益良多,也提高了社工職業的社會認同感。目前廈門海滄區的社會工作已逐漸形成了“臺胞志工+社工+義工”的三聯模式,由臺胞志工牽頭,與專業社工機構合作,帶動更多愛心人士參與社會服務。

  “雖然我省的‘社工+義工’模式起步較晚,但在廈門、福州等地已有各類探索,還有來自海峽對岸的先進經驗。借鑒這些經驗,相信可以走出一條社會服務優化之路。”省民政廳社工辦主任徐若蘭表示,下一步我省將聘請臺灣社會工作者對我省社會工作者進行督導教學、培訓,開展實務經驗分享,探索建立符合我省特色的社會工作督導體制,推動社工機構良性運作。(記者李烈通訊員 林曉蕾 林廣明)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福建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