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圖書館轉贈明萬曆孤本《鄖臺志》全版影印件

2015年03月22日 08: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現藏于臺灣“中央圖書館”的唯一現存臺志明萬曆《鄖臺志》全版影印件,21日由臺灣“中央圖書館”轉贈給華中師範大學《荊楚古籍》編纂中心。

  明萬曆《鄖臺志》(1590年)刊本共十卷,為卷目體,依次為建置卷、輿地卷、憲體卷、宦跡卷、官屬卷、版籍卷、兵防卷、儲餉卷、奏議卷、著述卷等。其中,載有皇帝敕諭二十五道,大臣疏奏三十五篇,大多為朝庭當時處理勳陽元年治管轄內一些重大事件的方略。

  鄖陽位於鄂、豫、渝、陜毗鄰地區,古為楚韓秦蜀之戰略要衝。明至清初鄖陽行臺置二百餘年,其間共修志書九次,兩修鄖臺志。

  上世紀八十年代《鄖臺志》在中國大陸已經絕跡,湖北地方誌研究人員獲悉臺灣學生書局曾印《鄖臺志》,多經輾轉在臺灣“中央圖書館”發現了由明代裴應章主修,彭遵古編纂的孤本明萬曆《鄖臺志》。

  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荊楚古籍》編纂中心負責人許剛介紹,鄖臺志相當於省級的通志,鄖臺建置之始即為撫鎮流民安定地方而設立,故鄖臺志內容不同於一般的通志體例。作為中國唯一現存臺志,明萬曆《鄖臺志》內容以省為綱,府、州為屬目,可作為歷史的查詢與借鑒。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周國林教授表示,明清鄖陽行臺志是鄂豫陜渝(川)邊區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編撰體例在中國地方誌中亦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獨特的史考價值;其所載內容亦是當今研究鄂豫陜川古代文學、民俗學、歷史、地理、天文、礦藏、古代農業生産、自然災害,特別是明、清以來社會歷史發展情況不可缺少地資料寶庫。(記者 曹旭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