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克難前行“和平紅利”惠民

2015年03月01日 09: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記者 楊喆

  兩岸關係在2014年保持和平發展勢頭,穩中有進,但同時也面臨著深層次的問題。如何直面兩岸新議題,料必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

  過去的一年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多次會見臺灣各界團體及代表,深刻闡述了“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理念,表明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信心和決心。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是兩岸中國人共赴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需要兩岸在和平發展中不斷培植政治、經濟、文化等共同利益。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實現互訪,並建立了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臺灣海協會領導人舉行第十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

  兩岸始終保持良性互動,全年兩岸貿易額近2000億美元,人員往來逾900萬人次,其中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超過3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新增10個試點城市,共達36個;兩岸企業家峰會首次入島舉辦,也為兩岸産業共同發展創造新契機。

  而隨著福建自貿區的設立,以及兩岸經貿團體互設辦事機構工作的穩步推進,兩岸經貿往來也將迎來更多機遇。

  但這一年兩岸關係並非一帆風順。

  去年3月,臺灣“反服貿”運動打著所謂“反黑箱操作”的旗號,在民進黨配合下,阻撓已簽署9個多月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臺通過,使協議至今未能生效,也影響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其他後續協議的協商進程。

  11月底,中國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這也讓許多臺灣輿論猜測: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會産生什麼變數;在民進黨至今仍緊抱“臺獨黨綱”不放,兩岸自2008年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基礎上取得的和平發展成果會否受此影響。

  與之有一定關聯的包括,陸資赴臺比例下降,經過高速發展後本已進入新常態的兩岸貿易投資要繼續向前阻力不小。

  此外,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兩岸文教協議商簽等議程多年來進展緩慢,赴臺陸生和陸配依然受到不合理限制……多項問題令人無奈。

  今年1月底舉行的大陸對臺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指出,對臺工作事關國家發展大局,要始終堅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審視和謀劃各項工作。

  這表明,大陸方面會不動搖地堅持對臺的大政方針,體現政策的連貫性。相信,新問題不會影響到大陸對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決心。

  去年6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同臺灣基層民眾深入交流,了解他們關心的問題、遇到的困難以及對未來的憧憬。今年春節前夕,國臺辦、海協會負責人還赴大陸11省市,與臺商座談,了解情況,並聽取意見。

  可以預見,促進兩岸産業合作總體規劃佈局,努力擴大臺中小企業、農漁民參與面受益面,使兩岸經貿往來惠及更多民眾,讓他們更“有感”,將是今年兩岸交流的一大重點。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擴大兩岸青少年和基層交流,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讓更多臺灣同胞真正了解大陸,使兩岸民眾達到心靈契合,是從根本上解決兩岸之間隔閡的路徑。

  春節前夕,張志軍發表賀詞,將對新的一年兩岸關係的方向概括為“穩定、發展和利民”。這一點題,也成為兩岸民眾對新一年的共同期待。

  2015年適逢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70週年。回首戰爭中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更能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和平年代的可貴。幾十年間,由對峙僵持到往來交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從開創期步入鞏固深化期。珍惜現有成果,克難前行,使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和平紅利”惠及更廣大民眾,是兩岸民眾心之所向。

  乙未春至,冰雪猶在。兩會代表、委員將會首先為兩岸關係的新進展奉獻智慧之花,可謂舉世矚目。(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