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揭秘豫贈臺春節“民俗大禮包”:集納視聽味三覺

2015年02月19日 08: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題:揭秘豫贈臺春節“民俗大禮包”:集納視、聽、味三覺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從少林武術到太極拳功夫,從豫劇到“一心二用”的剪紙,從河南燴面到炸八塊……這是河南為臺灣民眾贈送的一份“民俗大禮包”。2月18日,中新社記者採訪了海峽兩岸的民間藝人及專家等人,揭開“民俗大禮包”不為人知的臺前幕後。

  視覺“禮包”:嵩山軟硬功夫交輝映

  2月18日是中國傳統佳節除夕,被中國文化部納入“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登陸臺中市開始預演。主辦方集納了視覺、聽覺、味覺等“大禮包”,以圖讓臺灣民眾大快朵頤。

  雖然距離廟會開幕還有一天時間,已是二度赴臺的嵩山少林寺武僧團總教練釋延用一如往常地指揮著10名武僧們進行熱身訓練。

  “2004年,我曾跟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來過臺灣進行少林文化交流”,釋延用説,時隔十年再度來臺結緣,將會奉獻少林硬氣功、少林飛刀、猴棍、祥龍擺尾、朝天蹬等少林絕技。

  中國嵩山不僅有少林武術,還有泥人劉。今次二者聯袂赴臺,一硬一軟交相輝映。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尚春升介紹説,清朝乾隆以來,嵩山南麓鄧堂村出現了一專門從事泥塑製作的家族,因其技高藝精,人稱嵩山泥人劉。

  從事泥塑40余載的劉永佔是嵩山泥人劉現任傳承人,先後赴香港、澳門等地進行文化交流,曾即興為何厚鏵、崔世安、陳德銘等知名政要捏過泥像。

  聽覺“禮包”:女中豪傑獻絕活

  提及聽覺“禮包”,不得不提豫劇。本屆廟會豫劇名角魏俊英再度受邀赴臺。屆時這位深受臺灣民眾喜愛的女中豪傑將表演《抬花轎》等系列經典節目。

  1999年,河南省青年豫劇團應邀赴臺灣進行交流演出,魏俊英作為主角前往臺北、臺南、高雄等地演出,不少臺灣戲迷場場必看。

  “5年前來臺灣時,我剪了一幅牛”,朱秀雲説,今年是羊年,我準備剪一幅具有美好象徵和吉祥寓意的“三陽開泰”送給臺灣民眾。

  朱秀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最擅長“一心二用”(即一邊唱民調一邊剪紙)。她曾代表河南參加過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動。

  2009年,朱秀雲跟隨“中原文化寶島行”活動赴臺。彼時,她結交不少臺灣友人。

  朱秀雲回憶説,當時不少臺灣民眾被她邊唱邊剪功夫震撼,“我剪了一些窗花、葫蘆贈予他們,不料他們回禮贈予我一些土特産,至今難忘。”

  味覺“禮包”:廚師“挑燈”夜戰

  為了讓臺灣民眾如期品嘗到來自中原的美食,廚師們17日晚上“挑燈”備戰,連夜趕制河南特色小吃。

  備料、清洗、研磨、熬製……從一下飛機,河南裕豐源飯店行政總廚張喆與眾多廚師們便開始忙活起來。擅長製作豌豆糕的他説,有百年曆史的豌豆糕製作需要六道工序、需耗時長達十余小時。

  製作河南燴面的廚師劉紅偉稱,熬製燴面羊肉湯料需要耗時一天一夜,時間越長味越濃。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一負責人趙紅英錶示,此番諸多河南美食原料均來自大陸,空運至臺中,還有許多獨門絕料,以保持豫菜的原滋原味。

  趙紅英錶示,至今已經有近200年曆史的炸八塊選材十分考究,此菜用秋末之小公雞為主料,此菜也是魯迅當年愛吃的豫菜之一。

  本屆廟會由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中華文化聯誼會和河南省主辦,主題是“歡樂春節魅力河南錦繡中原”,將於19日在臺中揭幕。(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