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政客火多久? 刷話題不如端“牛肉”

2015年02月02日 08:5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政客火多久? 刷話題不如端“牛肉”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當局1月31日舉行針對公務員的“網路發展趨勢研習營”,向“網軍”學習,並表示未來“行政院”將發表“網路白皮書”,主動公開大部分施政措施,以供社會檢視。前來開講的是包括谷歌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和沛科技執行長翟本喬在內的“網路高手”。

  的確,時至今日,網路不但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模式、交友方式,甚至還在改變著島內的政治生態和選舉模式。

  網路主導的選戰

  對於執政的國民黨而言,大概是從“九合一”開始,才更為真切地意識到選票的廝殺原來轉換了戰場。最後藍綠戰況的意外,有不少島內學者的分析都落在了“網路”上。

  當國民黨候選人還在把大把競選經費投放到傳統媒體時,民進黨卻把更多精力放到了網路上的經營。網路和社交媒體直接成為候選人面向選民發聲的渠道,過去能大幅主導選戰樣貌的平面媒體卻不得不在網路媒體後面苦苦追趕。這個變化,在臺北市長的選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統計顯示,臺灣2300萬人口中,僅臉書每月的活躍用戶就有1400萬人,佔全體人口近六成。因此,從決定投入選舉之初,無黨籍身份的柯文哲就已經選定了網路作為他的主戰場。柯文哲陣營的科技顧問,是臺灣最早的本土門戶網站之一“番薯藤”的創辦人陳正然。“過去只要掌握幾家報紙、幾個電視臺的主管,就能大致管控候選人在媒體上所呈現的形象。但現在是網路2.0時代,所有的訊息都有N個來源。”陳正然説,無論是在臉書上傳播政見、與網友互動,還是透過社交網站平臺傳播自己陣營拍攝的短片等,都成了這次選戰中空前重要的任務。

  網路決策盲點多

  有島內媒體曾發表評論稱,臺灣選舉的一個變化是,候選人從原來的搶報紙頭條大戰變成了刷話題大戰。

  柯文哲上任後,左打“前朝”右打財團,網路熱度不減。甄拔人才、決定政策也在網路上進行。一時之間,網路決策似乎成為政壇顯學,地方首長紛紛投入其中。

  網路時代,如何強化政策行銷效能,的確是黨政機構、政壇老枝新秀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可也有島內媒體指出,所謂的網路決策,其實盲點很多。一方面,使用網路的民眾會因年齡層、區域、家庭收入等有不同;另一方面,網路上的意見,有同質性高、人少聲音大等現象。網路信心可以作為參考,卻不能成為決策唯一的依據。

  通過網路甄選人才,柯文哲表示是希望開放全民參與城市治理。然而,當柯文哲公佈臺北市局處長名單,有10多位他所聘請的市政顧問同聲譴責柯文哲“踐踏專業”,憤而宣佈脫離他的團隊。有臺媒發表評論稱,難怪他們生氣,因為這份名單中有著清晰的酬庸跡象或裙帶關係,甚至看不見專業或相關資歷。

  還是那句,網路,如同所有技術,無所謂好或壞,全看執政者如何利用它來體察民情、改善政策。城市治理,不是會刷話題就行。能不能端出“牛肉”?政策能不能惠及升斗小民?才是政客能火多久的關鍵。(木曰)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