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觀察:大陸網際網路大咖“送風來” 臺灣小夥伴還等什麼?

2015年01月14日 15: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年移動網際網路兩岸年會13日在臺北舉行,獵豹移動董事長雷軍、CEO傅盛先後發表主題演説。傅盛在大會中宣佈,將在臺成立獵豹創業基金,扶植更多臺灣優秀青年實現創業夢想。(圖片來源:36氪)

  台灣網1月14日分析報道  “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句在大陸網際網路界流傳頗廣的金句是在闡述“時機”與“借力”的重要性。説這話的雷軍昨天來到臺北參加2015移動網際網路兩岸年會,在與兩岸業界先進交流的同時也為“等風來”已久的臺灣業界送上大禮——一億新台幣的創業基金,借此鼓勵臺灣青年通過投身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勇敢創業、擁抱世界。  

  曾幾何時,在PC時代,臺灣的IT産業就如“站在風口”一般扶搖直上,世界矚目,鍛造出一批像宏基、華碩、富士康這樣有影響力的品牌。不論是硬體設計製造,還是軟體研發行銷,臺灣都能甩出大陸幾條街。而十年過去了,在大陸的網際網路産業百花齊放、迭代發展的同時,臺灣網際網路界卻如“凍齡”般停止生長:向上看,知名大公司佔據位置卻發展緩慢創新疲軟;向下看,年輕人缺乏創業環境與熱情,市場等不來加速迭代的新生力量。曾經在PC時代風光無限的臺灣IT界似乎在軟體革命、移動革命中徹底“失語”,也難怪在臺灣創業前驅李開復感嘆:臺灣的IT産業病了。    

  事實上,雷軍或者傅盛並不是第一個向臺灣青年拋出橄欖枝的大陸網際網路大佬。去年年底赴臺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上的馬雲就曾勸誡臺灣IT業不要“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呼籲臺灣青年參與進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中。    

  大陸網際網路業界大咖輪番“搶”、“救”臺灣新世代,不外乎兩方面原因:其一,臺灣網際網路行業國際化起步更早、水準更高,從業者綜合素質好,即使在網際網路迭代革命中暫時落後,卻也不可否認在軟體研發和行銷創意上仍握有強大優勢,完全可以與大陸形成優勢互補。而在薪資水準上,臺灣青年員工也被認為是“性價比”頗高的選擇,也難怪馬雲雷軍要接連示好“搶”人才。  

  其二,臺灣佔據絕佳地理位置,在産業的國際化接軌上起步早,且與大陸在語言和文化習慣無根本差異,溝通成本更低,合作效率更高,的確是大陸IT企業國際化之路的最佳橋頭堡。而一旦臺灣本土的IT人才看不到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業希望,直接導致的是整個臺灣行業水準的退步甚至在全球迭代競爭中退場。這對於希望通過合作雙贏走向世界的大陸IT企業,甚至整個華人世界,都不是一個樂見的結果,從共損共榮的角度看,馬雲雷軍們輪番砸錢“救市場”也就不難理解。    

  近年來,在臺灣青年一代中盛行一種“小確幸”思潮——滿足於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感”。這誠然是社會經濟水準發展至一定程度後,青年人對多元生活自由選擇的表現,本無可厚非。而在當下臺灣社會中“小確幸”思潮瀰漫滲透之深,被利用異化之廣也足以讓兩岸企業家都感到擔憂。大批青年人對創業奮鬥無熱情,對與世界接軌無願望,在全世界青同齡人都在競爭奮鬥、追求夢想的時候卻喪失打拼鬥志,安於現狀。特別是去年在“反服貿”事件中,臺灣青年一代中很多人對“兩岸服貿協議”了解之貧瘠、對“兩岸經濟合作”視野之狹隘令人震驚。  

  馬雲説,如果談創新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那這個社會就沒救了。現在的臺灣網際網路界甚至臺灣經濟如何繼續發展,看的就是年輕一代。在呼籲臺灣社會多給年輕人機會的同時,青年人本身也應該更多抬眼看世界,釋放出更多的朝氣與霸氣,創意與狼性。“搶人”或是“救市”是機會,能不能抓住要憑本事。   

  “有人説臺灣移動網際網路已死,我肯定不這麼認為。”為臺灣青年送來一億創業基金的獵豹CEO傅盛對臺灣網際網路的未來依舊態度樂觀,那麼臺灣自己更沒有理由不奮起。大陸的網際網路大咖們已經把“風”送到了家門口,臺灣的小夥伴們不起飛還等什麼?(台灣網記者 李徽)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