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微書登陸福建浦城 每字只有半顆米粒大

2014年11月26日 16:11: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微書登陸福建浦城每字只有半顆米粒大

  章厚倫展示《紅軍長征史》微書作品。

  32萬字書于24米的《紅軍長征史》長卷上 每字只有半顆米粒大

  24日,來自臺灣的章厚倫先生在浦城章氏功德院“晝錦堂”展示他創作的微書長卷《紅軍長征史》。該作品長24米,32.6萬字,平均每個字長寬只有0.26釐米,沒有放大鏡的幫助根本看不清楚,讓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章厚倫先生因為擅長微書而引人關注,在海內外華人中影響頗大。

  章厚倫今年60歲,祖籍廣西欽州,是臺灣書學會會員、中國章體書法創始人。他勤於筆耕,從13歲開始臨習柳公權帖時就想,有一天要自創書體供後人學習。為使楷書書法成為民眾易懂好學的書法,他以自創的章體轉筆法將辭海字典計一萬餘字整理補充,出版了《章厚倫楷書大觀》和《章厚倫萬字帖》,成為楷書書法史上最完整的楷書書法字帖。

  章厚倫的微書作品,雖然字小如蠅頭,但章法、結構、筆鋒面面具到,力道十足。章厚倫介紹,章體書法的每一筆畫都是一個字,每一筆畫都是有生命的,每一筆畫都是相通的,每一個字的寫成即是把握好起始點和角度後的生態融合,過程中每一筆開端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每一筆結束既是本筆的終點也是下一筆的起點,氣韻呵成,筆筆飽滿,筆筆華麗,這是一種書法之道,也是一種書法之美,這就是“章體書法”,沒有中鋒、側鋒之説,便是“無招勝有招”,自然之法。

  章厚倫的章體書法,皆為繁體楷書,給人的印像是端正,厚實,謙和,飽滿,還不乏親切。章厚倫認為繁體字更漂亮,更達意,在書法上更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美感。他選了親和愛兩字,俏皮地解説道:“沒了‘心’,我的愛從何而來?如果像以前,兩岸同胞少了‘見’,怎麼體現一家親?”

  “先做唯一,再做第一。”章厚倫説,“世上寫微書的人,不僅是我一人,歷朝歷代都有,但能寫得這麼多、這麼細小端正的極少。寫小一點,淘汰一批,再小一點,又淘汰一批,最後能有幾人呢?”

  長卷《紅軍長征史》作品,章厚倫花了11個月的時間完成,他每天堅持14個小時寫字,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寫書法。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寫《紅軍長征史》到大陸展出?他微笑説道:“福建是紅軍長征開始的地方嘛,浦城是蘇區,當然也是自己的祖地。共産黨促成當前兩岸關係的良好格局,顯示了廣闊的胸懷。自己是在臺灣的中國人,就要放寬眼界,現在有機會了,就要和大陸14億同胞一起學習共産黨的歷史。我希望通過章體微書的創作,讓更多的同胞了解章體書法。也希望通過章氏文化研究會,促進兩岸文化藝術界的交流,讓兩岸同胞更加相互了解。”

  章厚倫還介紹説,自己在臺灣出生,可一直被叫作外省人。父親臨終前説,“厚倫啊,我們祖家在廣西欽州,我沒機會了,你將來一定要回家看看”!

  他牢記父親的囑託,到了欽州,也了解了祖籍地的浦城章氏文化研究會。今年7月,章厚倫專程到祖祠功德院,和祖墳章仔鈞墓和劉太夫人墓祭拜。前不久,中華章氏在祖地浦城舉行第六次聯誼會,海內外1500多名章氏後裔齊聚浦城共敘情誼,共謀發展。章厚倫特意帶來了60余幅作品在祖籍地展出並送給章氏研究會收藏。

  觀摩了章厚倫的微書作品後,有人問他為啥研究微書書法?他説:“在一次書法課程教學中,由於學生一句戲言‘老師你的楷書字體可以挑戰到多小?’讓我從楷書進入微書書法,另開創了一片天地。”他的作品由1釐米、0.8釐米的小楷;0.6釐米、0.5釐米的蠅頭小楷;0.4釐米的史記摘要、0.3釐米的《唐詩300首》、《古文觀止》;到0.26釐米的《臺灣通史》、《紅軍長征史》半米粒之珠微書,共近百萬字的微書書法作品。

  繼《紅軍長征史》後,他又先後創作了50多萬字的《臺灣通史》等多部微書巨作,微書字體不斷挑戰極限。他説,計劃在5年內將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全部用微書抄寫一遍。今年5月,他已完成了72萬字的《紅樓夢》微書作品,每字長寬只有0.22釐米,他期望以《紅樓夢》篇幅之巨大、章體微書字體之小巧,並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挑戰吉尼斯紀錄。與會的章氏宗親和浦城各界人士,都希望章體書法能在大陸得到弘揚和傳承,為祖國的文化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記者劉輝通訊員 王樹瑜 周興貴 文/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福建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