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統派青年:臺社會漠視光復歷史背後是去中國化

2014年10月25日 15:22:00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統派青年:臺社會漠視光復歷史背後是去中國化

  今天是臺灣光復節,這個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節日,如今在島內卻顯得很冷清。在臺灣統派青年意見領袖、“抗獨史陣線”成員侯漢廷看來,這種社會氛圍的形成,正是“去中國化”教育的惡果。上個月,他跟隨臺灣統派團體赴大陸參訪,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昨天,侯漢廷接受了導報記者的專訪,聊及臺灣光復節以及兩岸青年交流等話題。

  人物名片

  侯漢廷:新黨青年軍成員,目前就讀于臺大政治研究所,是臺大中華復興社社長。“太陽花學運”期間,常上政論節目與學運學生激辯,表現搶眼極受關注。

  談光復節:臺年輕人比較無感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節,如今島內各界對這個節日還重視嗎?

  侯漢廷(以下簡稱“侯”):坦白説,大家對光復節其實無感。各種節日對年輕人來説,關注點就是放不放假,所以會有“國父不如颱風”的説法。對光復節,如果上位者不重視,那麼下位者很難做出大的動作。臺灣社會很奇怪,光復節明明是紀念臺灣光復,但就會有人叫囂“明明是接收”,把紀念光復節扣上恢復“威權統治”的帽子。

  記:在您看來,漠視光復節,對臺灣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侯:光復節所代表的,是它背後的歷史意義。這個節日會被淡化,其實是有步驟、有計劃的,是“去中國化”教育的惡果。年輕人忘記歷史,也就對光復節無感,再延伸下去,就是各種媚日行徑的發生。統派每年都有紀念光復節活動,我們今年會與選舉造勢活動相結合,舉辦車隊遊行。希望官方能對這些有歷史意義的節日加強宣示,放假或是舉辦紀念活動都可以。

  記:你與那些對光復節無感的年輕人其實是同齡人,你們接受的是同樣的教育。許多人不知不覺間就被“臺獨”史觀所影響,但你沒有,這是為什麼?

  侯:我想與家庭和教育都有關係。我是外省第三代,從小就愛讀古典文學,對中華文化備感認同。我讀小學時,課綱還沒有改,地理教科書上介紹的是中國每個省的山川河流,歷史課上學到的是中國歷朝歷代的更疊興衰,然後再學臺灣歷史,從近代中國到臺灣命運,自然就連結了起來。這就是教科書的重要之處,現在講到這些,年輕人覺得“那都是外國的”,就是因為切斷了這種文化和歷史的連結。

  談青年交流:大陸發展牽係臺年輕人前途

  記:上個月你跟隨臺灣統派團體“登陸”參訪,也見到了習總書記。這次大陸行,帶給你最深刻的感想是什麼?

  侯:從我個人來説,感覺非常榮幸。我們説兩岸統一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過程中有崎嶇,這就凸顯了臺灣統派的重要性,也是我們的責任所在。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的過程中,統派應團結起來,而年輕人更是未來的主人翁,是兩岸統一的中堅骨幹。從習總書記的談話中,統派的新生代能感受到使命感。

  記:習總書記提到要讓兩岸人民“心靈契合”。從增進兩岸青年之間的彼此認同角度,以你多次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的經驗,有什麼獨到的觀察?

  侯:目前臺灣辦了各種青年營隊赴大陸交流,但以實際效果來説,我覺得更應注意細節,否則很容易起相反的作用。臺灣部分年輕人對中華文化不感興趣,要增進文化認同,需要會講故事。影視文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大陸古裝劇在臺灣很受年輕人歡迎,如果帶他們去橫店,或者請孫儷來交流,大家就會有興趣,再從流行文化延伸到背後的歷史連結,會是比照本宣科念導覽手冊更生動的方式。

  記:大陸現在綜合國力已經很強,如何能讓這強盛的國力轉化成臺灣年輕人對大陸的向心力?

  侯:我想還是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大陸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其實現在大家對大陸的經濟發展已有一定認知,仍覺得大陸落後的人並不多。但很多年輕人會覺得“大陸是很強大,但跟我有什麼關係?”針對這種思維,需要做的就是帶他們去參觀淘寶,參觀在大陸發展很好的臺企,請臺籍幹部來做説明,這樣臺灣年輕人就會認知到,我的未來也可以在大陸,我可以來大陸打拼出很好的事業。

  (導報記者 燕子)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