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學者:臺灣觀光業飛躍成長的深層意涵

2014年10月24日 10:34:00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學者:臺灣觀光業飛躍成長的深層意涵

  臺灣觀光業的成就,已是全球最亮點之一。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新報告,臺灣今年1-6月,旅客成長率達26.7%,超越日本,交出全球最亮麗的成績單。

  回首十年來臺當局的觀光政策發展,從2002年推動“臺灣生態旅遊年”概念出發;2005年首度以星級標識取代梅花標識,使臺灣的旅館管理與全球接軌,便利消費者辨識,往全球前進一大步;2006年起,臺灣開始建立觀光全球品牌形象,並鼓勵旅遊業者設置特殊語文服務、進一步提出自行車遊憩網路示範計劃;至2010年將臺灣的“便利旅遊”清晰且豐富地推向全球。除了提高全球能見度外,臺當局也同時著手輔導島內具發展潛力的民俗活動,提升地方節慶活動規模的全球化。

  臺灣觀光潛力相當雄厚,發展潛勢十分可觀。尤其,臺灣許多景點,被評為“不能不去、可以再去”。以夜市美食來説,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何況,臺灣觀光成長快速,重要因素為陸客“給力”,去年來臺觀光人次超過800萬,大陸及港澳旅客總計超過半數。

  臺灣民眾身在這個隨處皆美景的島嶼上,要如何成為最美的風景?近年來臺灣相關部門透過經營教育與多元輔導,已能有效地整合具觀光價值與生態保育的風景區,以豐富人文,開發特色文化深度旅遊,讓臺灣除了能以美麗的風景引起全球注目外,也將這座在太平洋邊的婆娑島嶼,轉化成人文資源豐富的特殊景點。

  臺灣因為融合傳統、工業化、都市化的發展,民眾思想與行為已與時俱進,較能兼顧和陌生人的群己關係,而有“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説法。相信透過教育的均衡發展,臺灣可以培育出更具人文素養的民眾,對觀光産業發展亦有調節作用。

  臺灣觀光業的最大支點,係乎社會安定、兩岸和諧。由此可見,臺灣近年來的表現,恰恰是宣告了臺灣“無煙囪工業”的成熟。除了整合旅行業、航空公司、遊樂業、旅館業、餐飲業、休閒活動規劃等不同專業的能量,相互連結成綿密的觀光網路外,透過教育,培養具備全球觀的民眾、共同打響美麗之島的招牌,也十分重要。惟其如此,才能讓臺灣繼續以“美麗之島”享譽全球;讓觀光産業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發揚光大。(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