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一主雙園隔海相映 故園往事見證兩岸親緣

2014年10月17日 08:44: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主雙園隔海相映故園往事見證兩岸親緣

  菽莊花園一角(資料圖片)

  故園往事

  如今,在臺灣,板橋林家依然是家喻戶曉,這個曾經富甲一方的家族為臺灣留下了一座有著“園林之勝冠北臺”美譽的林家花園。其家族歷史可以追溯至清乾隆年間,莆山林氏第十四世林應寅遷居臺灣淡水興直堡新莊街。其子林平侯16歲時入臺。後通過經營稻米起家。由於經營得當,林平侯積累了鉅額財富,成為家族的創業人。

  林平侯有5個兒子,國棟、國仁、國華、國英、國芳,整個家族以“林本源”稱呼。

  林國華生維讓、維源二子。維源的建祥號為當時臺灣最大茶商,又創立建昌公司投資房地産。維源生意頭腦極佳,與其兄林維讓捐助50萬兩白銀資助臺灣礦物鐵路建設,又參與樟腦輸出的事業,一躍成為臺灣首富。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後被迫割讓臺灣,林維源即率全家回到廈門,定居鼓浪嶼。

  1905年,林維源去世,其子林爾嘉繼承父業,統領林本源家族。1913年,為懷念臺灣的板橋故居,林爾嘉按照故居花園的格調在鼓浪嶼修建私家花園,取名“菽莊”乃主人字“叔藏”的諧音,也有“稻菽主人莊園”的寓意。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沙灘上的菽莊花園,被譽為當時“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園林”。

  在菽莊花園,林爾嘉還創立了菽莊吟社,結交文人詩侶300余人,幾乎囊括了廈門和臺灣的飽學之士。其中林琴南、陳香梅等均為座上賓。每逢佳節,菽莊花園總是高朋滿座,鴻儒碩學、騷人墨客在此放歌吟咏,揮毫潑墨。菽莊吟社共徵得詩、文、辭、賦1.2萬餘首,擇其上佳者刻《菽莊叢刊》8種傳世。有菽莊花園這樣背山面海的風雅場所作為聚會地點,當年菽莊吟社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新的“主人”

  1951年,林爾嘉在臺灣病逝,其夫人將菽莊花園捐獻給了廈門市政府,後辟為公園。2013年是菽莊花園建園100週年。來自海峽兩岸的林家後人、園林學者、文史專家,以及廈門、臺灣兩座林家園林的管理者齊聚一堂,懷人憶舊、暢敘親情。

  “你相信嗎?我祖父(林爾嘉)和孫子輩非常的親密。我們常常和祖父一起吃飯,他會問我們很多事情。”已有80多歲高齡的林楠先生生於臺灣,父親是林爾嘉先生的第5個兒子。林楠6歲時從臺灣回到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在園中長大,初中後離開。回憶起小時候與爺爺一起在菽莊花園生活時的情景,老人十分感慨。

  “塑像比原來更大了,花園保留得很好,我非常感動。”林楠先生説,離開多年後,他曾多次猜想菽莊花園可能會變化很大,1995年首次回來發現和小時的印象差不多,非常高興。林楠説,百年曆史的菽莊花園被保護得非常好,收拾得非常乾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要讓更多的林氏後人回到這裡,感受這個家族永遠的紀念。

  不過,與當年不同的是,除了詩書之聲,如今在菽莊花園還能聽到優雅的琴聲。當年的聽濤軒已改建成“鋼琴博物館”,展出由鼓浪嶼旅澳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鋼琴30台,其中有19世紀上半葉美國製造的“士坦威”、奧地利的“博森多福”、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的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等,展現了100多年來世界鋼琴的製作技術和發展史。此外,馬未都的廈門觀復博物館也設在菽莊花園內,並設置了《中國古代傢具展》、《食之美器——古代碗盤》等小型展覽。

  如今的菽莊花園,故人已去,繁華不再。中國文物、西洋鋼琴成了這裡新的主人。當年,林爾嘉規定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三,菽莊花園都向民眾免費開放。現在,這裡每天都會迎來新的面孔。正如園中著名的題刻——“海闊天空”,正是以這樣大海般開放包容的胸懷,菽莊花園獲得了無可窮盡的生命力。煙雲過隙,它始終生機勃勃,遙望著海峽那一頭的林家花園,以其“一主雙園隔海相映”的園林孤本,向世人訴説著那一段跨越海峽的家族往事。(記者陳夢婕)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福建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