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前臺灣大學校長:全球孔子學院可引入臺灣師資

2014年10月15日 08: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有很多退休的文史教師可以來孔子學院教學,他們累積了多年的知識,他們有一種使命感來傳播中華文化,否則會留下很多遺憾。”14日,前臺灣大學校長孫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建議,臺灣的師資力量強大,若引入這部分力量去孔子學院教學,對推動中華文化的全球化推廣有重要作用。

  孔子學院是中國大陸政府為了向世界推廣漢語、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而設立的官方機構。孔子學院創辦10年來,中國國家漢辦已在全球122國合作開辦457所孔子學院和707個孔子課堂,被讚譽為“迄今為止中國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産品”。

  為了更好地增強文化傳播效果,孔子學院還為100多個國家培訓漢語教師20萬人次,招收110多個國家2.5萬人次來中國攻讀學位,培養本土師資,支援美、英等8國12所高校建立漢語師範專業。

  比起培養本土化師資,在孫震看來,有更好的師資力量可以利用起來。

  “臺灣的教師50多歲便退休了,現在這樣退休的文史老師數量很多,他們累積了多年的知識,他們有一種使命感來傳播中華文化,否則會留下很多遺憾。”孫震表示,如果兩岸能不分彼此,加強這方面合作,使得這些退休教師能到孔子學院講課,對於推動中華文化發展有重要作用。

  孫震介紹,多年來臺灣力倡“復興中華文化”,中小學階段開始開設國學課程,文史教師也熟讀“四書”,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教學較有經驗,這在全球傳播中較有優勢。

  對此,中華文化促進會駐會副主席金堅范也指出,除了師資合作,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各個方面,大陸都可以效倣臺灣。比如説,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文化名人,大陸如何講好他們的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就可以向臺灣方面學習,他們有豐富的經驗。

  金堅范建議,孔子學院的開設也可以放開來允許民間力量加入,文化的推廣不能僅靠政府,更應該鼓勵民間力量作為主體來推動中華文化的全球化發展。(見習記者 邵思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