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亞洲藝術家臺灣關渡辦“雙年展”構建“識別系統”

2014年09月27日 13: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亞洲藝術家臺灣關渡辦“雙年展”構建“識別系統”

  李綱(右)與臺灣著名微雕藝術家陳逢顯交流攀談,講述作品《廢墟》的創作理念。 陳立宇 攝

亞洲藝術家臺灣關渡辦“雙年展”構建“識別系統”

  李綱(右)與大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左)在作品《廢墟》前。 陳立宇 攝

  時代洶湧向前,亞洲藝術家如何解構所在體系生長脈絡、生態?如何昭然若揭、加以標記?26日,亞洲多位藝術家于臺北“關渡雙年展”的作品給出了答案。

  當日,“2014關渡雙年展”于臺北藝術大學上演,今年是第四屆,本屆主題為“識別系統”,旨在拷問藝術家對當代現實問題的表白、自處。

  拋荒的粗陋殘磚,留下噴濺黑墨拓印,紙鑄的磚塊懸吊半空,氛圍孤獨、荒誕、悲涼……大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藝術拓展部主任李綱的作品於此展現,名“廢墟”。

  李綱對這件耗時三年的作品加以解釋:“現代人文化生態的廢墟,奈何無法停歇。歷史車輪滾滾,將都市一次次碾碎,現代人是該一味丟棄,還是撿拾些許,作為後世可追溯的某種線索?”

  大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此行為李綱作品獨立策展人。對“識別系統”,他認為,此一展覽正體現了亞洲藝術家迥異的身份、族群、歷史文化背景,展現其自主性。

  王璜生對臺灣藝術家高重黎的《幻燈簡報電影系列006——秋刀魚的滋味》興趣甚濃。他説,臺灣文化中雜糅著本土、大陸、日本、國際元素,而高重黎用實驗電影的方式,對四者關係的厘清,提出了嚴肅發問。

  當天,策展人、藝術家呈現的作品,來自日本、韓國、泰國、印度以及兩岸四地,形式包括水墨、實驗電影、投影、菌菇秀、彩色染印、藝術微噴、實體擺設等。

  據王璜生介紹,亞洲範圍內,大陸廣州、上海雙年展,臺北雙年展,韓國橫濱三年展等影響力較大,“關渡雙年展”則以“策展人+藝術家”的創新策展模式、強學術性見長,長期受到藝術界關注。(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