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法藍瓷融合3D技術再現清初《百蝶圖》

2014年08月28日 09:07: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法藍瓷融合3D技術再現清初《百蝶圖》  

  圖為彩繪師林培懿(左)、設計師範閔茹(中)、雕塑師江銘磊(右)合影。黃少華 攝圖為雕塑師江銘磊示範創作過程。黃少華 攝

  臺灣法藍瓷融合3D技術再現清初《百蝶圖》

  “華人的品牌需根植于文化”,27日下午,體現臺灣法藍瓷此理念並融合現代科技手段創作的又一新品——“百蝶千福”瓷瓶,在臺北面世。

  該作品的設計者、雕塑者、彩繪者首度同臺,從平面創意設計、立體土胚雕塑與豐富色彩手繪三種角度,完整詮釋法藍瓷工藝的淬煉與歷程。

  僅限量生産988件的“百蝶千福”瓷瓶,其設計靈感源於清代知名畫師余省的《百蝶圖》。據設計師範閔茹(Vera)介紹,該瓷瓶不僅展現如原畫的精細筆繪,並以獨特立體雕塑,重新詮釋經典的現代風貌。造型上,以四面窗景為設計,代表百蝶從四面八方翩翩飛來,巧妙將原畫元素轉化為四季景色,勾勒于瓷品,賦予傳統經典嶄新生命﹔瓷品頸部的花卉,同樣取材于原畫,轉化為現代拼貼裝飾,展現融合中西的設計風格,增添時尚氣息。

  而如何將平面幻化為立體,雕塑師江銘磊介紹,以往法藍瓷作品就是將美的元素極大化,例如表現一朵花、一隻蝴蝶的生動姿態。但“百蝶千福”瓷瓶,則是要讓“百蝶”的美産生加乘效果,在空間佈局上是一大突破。在雕塑時必須細緻處理每只蝴蝶的造型與風格,讓每只彩蝶的生命産生美妙連結,而蝴蝶的大小尺寸各有意趣,最小的蝴蝶只有0.5cm,既考驗著雕塑師的工藝手法,更是土胚塑形過程上的挑戰。

  最大亮點在於,該瓷透過當代科技與手工雕塑的相輔相成,採用電腦雕塑與3D列印的技術製作出瓶身主體,上方的柔美花草與細膩紋路,則表現了雕模師的精湛手藝。

  色彩上,“百蝶千福”瓷瓶跳脫傳統中式的濃艷,改以清乾隆粉彩花瓶的絢麗亮彩為基底。彩繪師林培懿分享了該瓷瓶的創作心得,她介紹,彩繪“百蝶千福”過程中,難度最高的就是要精細描繪彩蝶身上的羽翼與紋路,使用的色料近20種,考驗著彩繪師的專注與細心。

  法藍瓷的創立者陳立恒認為,華人的品牌需根植于文化,並從豐厚的文化資源中汲取創意,以二代設計創造出當代新價值,“百蝶千福”瓷瓶的問世,是又一成功的實踐。

  法藍瓷(Franz)是陳立恒于2001年在臺灣創立的,以“瓷都”景德鎮為生産基地,並深耕大陸市場,作品以高貴、典雅的風格為消費者喜受。(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