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環球時報:臺灣首席談判代表是“共諜”太離奇

2014年08月22日 09:2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政壇這兩天炸了窩,因為鬧出了“共諜”案,而主角竟是臺灣陸委會副主委、最近兩年多與大陸的首席談判代表張顯耀。

  事情的原委大體是:陸委會14日宣佈張顯耀因為家庭原因而“辭職”,但不久張顯耀上電視,表示自己是“被辭職”,受了長官的“迫害”。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接下來宣佈,張顯耀涉嫌多次故意向大陸“泄密”,調查局證實,確已對張顯耀作為“共諜”嫌疑人立案調查。張顯耀又對媒體説,這是“白色恐怖”。

  臺灣輿論沸騰了,以綠營的聲音為代表,形成兩個最突出的看法,一是這是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刀刀見血”。二是兩岸以往的談判一方是大陸代表,一方是“被大陸收買了的代表”,臺灣的利益被出賣,所有協議都應重審。

  環球時報採訪的幾名大陸學者均表示不相信張顯耀是“共諜”,而認為這個危機是馬英九當局內部控制力不足、張顯耀個性強勢以及臺灣政治生態混亂共同促成的。他們還認為這件事將沉重打擊馬英九團隊的形象,損害兩岸互信。

  面對大陸,臺灣社會的自信顯然在不斷流失,後果之一就是變得十分敏感、多疑。臺灣一些人竟會懷疑兩岸服貿協議讓臺灣“很吃虧”,這與大陸開展對臺經濟合作的政治潛臺詞根本對不上號。現在他們的首席談判代表又被疑是“共諜”,這種過山車式的天旋地轉不是正常社會能經常看到的情節。

  張顯耀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生性率直好言,他的做事風格與人們想像的“首席談判代表”有較大差別。出這事以後,有人指出馬英九將他“使錯了地方”。張顯耀反“臺獨”,當初就是兩岸“三通”的積極推動者。衝著張的這些特質,講句玩笑話,大陸即使要在臺灣發展“共諜”,張也不是個合適人選,他的公開價值要比他進入大陸的“隱蔽戰線”高得多。

  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看誰都像“境外派來的間諜”,國民黨剛敗退臺灣的時候,也有過那麼一段。希望臺灣社會的想像力不要重回兩岸的“諜戰”。

  兩岸發展關係,臺灣的政治穩定至關重要。臺灣社會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臺灣政治的一些深層無序已經相當嚴重。大陸與世界很多經濟體談自貿區或類似協定,但唯有同臺灣的這一份冒出遭學生抗議並擱置的離奇週折,張顯耀也是第一位被疑遭大陸“策反”的首席談判代表。

  張顯耀案給大陸出了個多大的難題!公開指責對他的“共諜”指控,這等於是打臺灣當局的臉。事情已發展到張顯耀與當局公開攤牌時仍不作聲,會增加臺灣輿論對張顯耀“就是共諜”的想像。

  説到底,張顯耀案還應算是臺灣的“內部事務”,大陸方面肯定是不想多説的。我們希望事情能以少損害兩岸關係的方式儘早落幕,由於馬英九當局如有內亂不利兩岸合作,我們也不希望看到這件事在臺灣及馬當局內部搞得天翻地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