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關係年中回顧前瞻:前勢依然看好 突破猶可期待

2014年07月31日 09:3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9日在臺北表示,海基會與海協會領導人第11次會談,將討論貨物貿易、爭端解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議題,相關議題都在“緊鑼密鼓”協商當中,不受反服貿學運等因素影響。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今年上半年,兩岸關係雖然在“深水區”中經歷一些湍流衝擊,但在兩岸雙方、各界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對話協商再獲突破,各領域交流交往持續推進,大局穩定,克難前行,在曲折中堅持前進方向,在調整中繼續開拓進取。

  加強頂層設計 增進政治互信

  2014年春節剛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是習總書記今年首次會見臺灣各界人士,首次面向臺灣同胞講話,也是大陸新一屆領導集體首次完整提出對臺政策理念。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表示,習近平的講話是新形勢下對兩岸關係發展所做的重要而全面、完整的論述,對兩岸關係進一步全面發展具有相當正面而積極的意義。

  5月7日,習總書記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時,再度就兩岸關係發表了重要談話。針對臺灣反服貿學運後一些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猶疑、質疑聲音,習總書記既指明兩岸關係的必然趨勢,又提出解決現實議題、回應民意關切的可行辦法。臺灣《旺報》文章認為,這表達了大陸對兩岸和平發展政策方針不變的態度,“無疑為學運後搖擺的兩岸關係安下定海神針”。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在大陸最高領導人“掌舵”“定調”之後,兩岸關係在上半年實現歷史性突破。2月,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應邀首訪大陸,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舉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在3月臺灣爆發反服貿學運之後,張志軍在6月又堅持“如約而至”訪台,成為首位訪台的國臺辦主任,再度與王郁琦就推進兩岸關係發展達成多項共識。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紅表示,張志軍作為大陸具體負責兩岸事務的最高官員入臺,意味著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負責人、兩大機制間的對話渠道正式建立起來。

  臺灣陸委會近日公佈的民調顯示,島內超過6成民眾肯定“張王會”對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傳遞了在經歷3月反服貿的“雜音”之後,兩岸主流民意尤其是臺灣民眾贊同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信號。

  協商再獲成果 交流屢創新高

  兩岸制度化協商是消除兩岸交往障礙、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渠道。2月,兩岸兩會新一任領導人在臺北舉行了首次會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和林中森簽署了《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自2008年6月恢復中斷9年的制度化協商以來,兩會迄今已舉行了10次會談,簽署了21項協議,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和共同意見。

  兩岸人員往來再創新高,各領域交流百花齊放。臺灣觀光部門負責人謝謂君近日在臺北透露,今年上半年,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遊客超過50萬人次,自開放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以來,截至今年6月,大陸赴臺個人遊人數累計已逾124萬人次。

  6月,迄今規模最大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第六屆海峽論壇再度登場,上萬名臺灣鄉親跨海而來,與大陸基層民眾切身感受“兩岸一家親”的鮮活場景,為兩岸交流大灶添柴加火。

  隨著氣溫的升高,兩岸青年交流也步入“火熱之夏”。走入30載的臺胞青年夏令營等活動紛紛開展,在兩岸民眾往來中寫下青春詩篇。

  “我們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不會變,步伐不會停,信心不會減。”在第六屆海峽論壇上,張志軍如是説。

  前勢依然看好 突破猶可期待

  前瞻下半年兩岸關係走向,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冷波表示,兩岸關係總體將處於阻力增大、速度放緩的調整期,但將逐步走出反服貿運動後的困局,未來仍具增長點和突破口。該所所長周志懷則給出了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中斷、不倒退、不逆轉”的“三不”期待。

  總結起來,下半年兩岸關係有三大看點:

  其一,兩岸政策對話、民間政治對話能否再獲突破?“張王會”共識包括將繼續協商安排兩部門負責人互訪事宜。下半年王郁琦會否再度訪問“登陸”,三度“張王會”能帶來哪些新成果,值得關注。作為兩岸大規模民間政治對話平臺的第二屆和平論壇,若能如願首度“入島”舉辦,兩岸“紅”“藍”“綠”智庫、學者必將繼續為逐步破解兩岸政治難題“激蕩腦力”,凝聚共識。而作為兩黨和兩岸各界人士交流對話的重要平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今年恰好逢“十”,會否達成更多的“共同建議”,也令人矚目。

  其二,ECFA後續議題協商能否再獲進展?在經歷反服貿的湍流後,下半年將迎來兩岸經貿對話的高峰期。將於8月5日舉行的兩岸經合會第六次例會將回顧框架協議生效以來的執行情況,討論後續協議的商談進程。兩岸服貿協議如能在臺灣立法機構審查通過,將極大增強兩岸同胞對兩會協商成果的信心,也會為兩會第11次會談就貨貿協議等議題獲致成果創造條件,營造氣氛。可望下半年在臺灣舉行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作為兩岸企業家的高端對話平臺,有望為深化兩岸産業對接合作再辟新路。

  其三,兩岸交流交往再創新高。在文化、教育、科技、宗教等領域交流持續推進的同時,兩岸民眾往來超越往年幾無懸念。其中,在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新增10個城市後,大陸赴臺個人遊全年應能突破百萬人次。

  風雨生信心,前路更看好。正如張志軍所説:“只要我們兄弟齊心,和衷共濟,不管航路多艱險,風浪有多大,我們都能到達美麗的彼岸。”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