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南京不建議在臺胞面前提解放 遭奚落後前後矛盾

2014年07月28日 09:4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南京改解説詞不妥,但別上綱上線

  據網上曝光,南京市旅遊委員會下發了一份紅頭文件,提出在接待臺灣同胞時,可對南京景區中一些涉及民國文化的解説詞做“適當調整”,如“解放後”改為“1949年以後”,“淮海戰役”改為“徐蚌會戰”等。原因是臺胞認為原解説詞明顯帶有“大陸色彩”和“解放色彩”,感覺“不太舒服”。

  針對網上質疑,先是南京市旅遊委的官方微博稱,該文件係“行業內部通知”,目的是為“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和包容”。但昨天該委又出正式通知,稱原文件未按規定程式報批,屬於“擅自發佈”,將對相關責任人問責。這引起輿論的進一步奚落。

  這件事上,南京市旅遊委的前後表現顯然要打低分。一是調整解説詞本身不當,二是南京市旅遊委的前後解釋矛盾,相關官員急於脫責的態度非常明顯。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原本大概很分散,它雖是一個紅頭文件,但做出決定的級別很可能真的不太高。旅遊委官微的操盤手或許就是一個“小編”。直到旅遊委甚至它的上級都重視起此事,才提高了回應的級別。

  然而網際網路有“整合”相關資訊的強大能力,從而把一些基層很具體的事情搞成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公共事件。

  南京市旅遊委太重視臺商的感受了,網際網路上出現反對聲後,又顯得很緊張,急於平息輿論的不滿。它在臺商和輿論面前都很不自信。

  大陸的公眾就很自信嗎?也未必。我們一貫特別重視“原則”和“底線”,對社會細節高度敏感,經常會因為基層的具體不當表現,出現網際網路上的“公眾憤怒”。我們要求整個基層都是充滿“氣節”的,眼裏揉不進一點沙子。

  調整解説詞是一種圓滑,不應當被鼓勵。然而基層存在這樣做的一些動機,原因都跟政治沒關,中國大陸社會應當在糾正問題的同時,對這些現象的冒出給予大的寬容。它們未必就是一定要在政治上“上綱上線”的事情。

  與其譴責南京市旅遊委,不如教他們如何處理這樣的麻煩。比如解説員面對臺胞,可以在説“淮海戰役”的同時,解釋一下通常臺灣方面稱之為“徐蚌會戰”。傳播大陸的歷史觀需要我們歷史文化産品的全面發力,接待臺胞當然也可以看成是這樣做的一個機會,但大概沒有必要把這種場合作為一個鬥爭的“陣地”。

  大陸和臺灣各作為一方談論歷史和政治時,我們當然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態度。當我們面對面與臺胞在生活中接觸時,我們就會和顏悅色一些,減少政治和價值觀的直接碰撞,其實全世界哪的人都是這樣的。這種“人之常情”要與堅持原則融會貫通,應力爭兩個方向的雙贏。沒必要宣揚二者的對立,非要讓原則的旗幟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裏獵獵招展。

  為避免對此文的誤讀,我們要強調南京市旅遊委前後行為的不妥,我們沒有想為他們辯護的意思。我們同時想要説的是,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錯,各路高人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提出一些建議,以便當地把事情做得更妥帖。而且我們希望這能成為評論者們對在一線做事的人的普遍態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