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臺商投資提供新機遇

2014年07月10日 08:3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剛剛閉幕的第七屆津臺投資洽談會顯示,正在升溫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臺商投資帶來新機遇。

   林易升是在大陸探索現代科技農業發展的臺灣企業家。在他的天津康農食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在封閉可控環境裏,採用LED補光技術、電腦自動控制溫濕度等先進技術種植的各種蔬菜。從前期的栽培到後期的加工生産,再到老百姓的餐桌,林易升的現代科技農業模式已在天津市場站穩腳跟。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利好消息為他的企業在大陸北方市場的推廣打開了新窗口。

   “我們這個全産業鏈其實是以服務為企業運營發展的方式,所以京津冀一體化對於我們推廣現代科技農業,將産品和服務輻射到北京、河北以及大陸北方更多的城市起了助推作用,這也是我們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發展重點。”林易升説。

   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津臺經貿合作依然處於平穩發展的階段。天津市臺辦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份,天津累計批准設立臺資企業2223家,臺商投資總額144億美元,臺資額93億美元,在大陸北方省市處於前列。

   和林易升一樣,勤威(天津)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年表示,作為從事高端汽車零部件製造的臺資企業,原來公司出口份額佔一半以上。因為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出口優勢已不明顯。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天津科技小巨人等利好政策對我們高端鑄造行業提供了新機會,下半年企業行銷會逐漸轉向大陸市場。”王國年説。

   除了對已在大陸深深紮根並有一定發展規模的企業是利好機遇之外,京津冀協同發展也為臺灣中小企業帶來無限商機。

   國務院臺辦經濟局局長徐莽在第七屆津臺投資洽談會上表示,中小企業在臺灣的比重佔到98%以上,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樣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面前,兩岸中小企業有廣闊發展空間。

   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對於臺灣中小企業開拓北京、河北等大陸北方市場無疑是一個重要平臺。很多臺灣中小企業通過這一博覽會銷售業績飆升,打開知名度,並且在大陸市場落地生根。

   漁品軒亞太區執行總監許嘉真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廠商口口相傳,所以來天津參加名品博覽會,如今漁品軒的産品已經開始在天津市場銷售,未來還要擴展到周邊省市。

   徐莽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兩岸企業發展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政策支援和政府幫助,聯合為兩岸中小企業搭建平臺,建立服務機制。

   天津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經貿處處長張全勝介紹説,天津臺辦、河北臺辦、北京臺辦簽署了一個聯席合作備忘錄,會在平臺、宣傳、産業等方面制定一些聯席配套措施,共同服務三地臺資企業的發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范斯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范斯騰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