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殘羹裏萃出的環保大商機

2014年07月08日 08: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現在一個月要回臺灣好幾趟,以前每年不過兩三次。”擔任合肥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後,黃宏洲更忙了。今年5月,他又專程返臺,因為“寶順書記(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去訪問,特意到了我大哥家裏”。

   “我侄兒娶了安徽媳婦,書記就像來走親戚,很親切,我們全家都非常感動!”黃宏洲説。

   黃宏洲來大陸打拼已經19年,是一位“老臺商”,但他“新”在幾年前其擔任董事長的臺灣阜利生化科技公司毅然進入大陸中部腹地,投資1.5億元興建了安徽省第一家專業餐廚垃圾處理廠。

   記者第一次見到黃宏洲時,他身著普通西服,沒繫領帶,因為老跑工地,皮鞋上蒙著塵灰,手拿一台小螢幕HTC舊手機,一點看不出老闆派頭。直到他佈置起工作來,運籌帷幄的企業家氣質才“暴露無遺”。

   樸實、踏實、務實,在黃宏洲的身上可以看到臺商吃苦耐勞、執著堅持和銳意開拓的性格特質。

   早在1995年,黃宏洲就來到大陸,首站選擇了廣東東莞,最初從事的是機電行業。之後,黃家企業一路北上,從福建廈門到江蘇昆山,事業版圖不斷擴大。在大陸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後,他們果斷決策在2008年進駐中部大省安徽。

   企業發展需要應時而變、與時俱進,黃宏洲深知這一點,而且他心裏早有一個夢想。臺灣的環保産業發展多年,相關技術與管理較為成熟,阜利生化科技公司在島內經營餐廚垃圾處理事業就相當成功。黃宏洲説,自己在大陸生活的時間越長,投資大陸環保産業的想法就愈加強烈。

   2011年,大陸有關部門確定了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這讓黃宏洲看到了嶄新的機遇。“我們看到大陸跳躍式的發展,更看到大陸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一系列政策讓我們堅定了信心。”他説。

   在合肥市的邀請下,黃宏洲選擇在這個中部省會城市開始自己的大陸環保産業夢。他在合肥建設的這家工廠日均處理餐廚垃圾可達400噸,用微生物高溫發酵技術使其成為有機肥,並能實現對周邊環境的零排放。

   “我們有信心把這個項目建成一個資源迴圈利用的‘基地’。”黃宏洲説,該項目採BOT模式,25年特許權期滿後,基礎設施將無償移交合肥市政府。這只是第一步,他未來將以合肥“基地”為範本,向大陸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推進産業佈局。

   夢想在大陸,黃宏洲也成為“新大陸人”。早在創業之初,他的妻子和一雙兒女就來到大陸生活。“我爸媽在昆山安家也都14年啦!”他説,“剛來時,他們和當地老人聊天常常要用手比劃,現在已經交了好多大陸朋友。我媽除了不會跳廣場舞,其他和大陸老太太一樣!”

   在大陸同仁眼中,黃宏洲是個充滿人情味的老闆。“他做的一手好菜,經常像對自家晚輩一樣,喊我們去他家品嘗他做的菜。”合肥員工徐勇對記者説。

   經商之餘,黃宏洲常常思考如何為兩岸交流合作更多地出力。今春臺北爆發反服貿學運期間,他曾飛回臺北,到青年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我和他們交談,發現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兩岸服貿協議到底是怎樣的。”他痛心地説。

   近年來,大陸中部成為臺商投資的新熱點。在擔任合肥臺協會長後,為徽臺交流合作搭橋成了黃宏洲“無薪卻無比上心”的一項工作。他説,投入更多精力,既是為了加強臺胞們的感情聯絡,幫助臺資企業與政府溝通,也為了更好地團結大家協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范斯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范斯騰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