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更多體諒 更見真誠——兩岸專家學者解讀俞正聲海峽論壇講話

2014年06月16日 08:3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15日上午在第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岸專家學者隨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俞正聲主席的講話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顯示大陸方面越來越設身處地看待臺灣情況和島內民意,正如他所言,是“從一家人的角度出發,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尊重,多一點體諒”。講話有利於增強兩岸民眾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心,相信兩岸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説,俞正聲主席在講話中用了“三多”等感性的詞語,表達了大陸方面對臺灣同胞心態的了解與理解。當前兩岸應該求一個中國之大同,存兩制之大異。雖然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只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謀利,兩岸關係就不會走錯路,而且會越走越近。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海峽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説,兩岸關係目前進入深水區,觸及一些深層問題,大陸方面也知曉臺灣社會有一定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全感。這次俞正聲主席的講話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儘管兩岸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但大陸會尊重臺灣同胞的想法,理解他們的顧慮。今後在制訂和實施各項對臺政策措施時,也肯定會多從親情角度和臺灣各界現實需求考慮,讓臺灣同胞共用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和紅利。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范世平在臺北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採訪時説,臺灣是多元化的社會,不同階層、人群有不同的聲音,俞正聲主席提出要“廣泛聽取臺灣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深入了解臺灣民眾的現實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勇氣面對臺灣社會的不同聲音,可見大陸方面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決心與真誠。

   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説,大陸越來越設身處地地看待臺灣問題,“這一點非常觸動我的心靈”。兩岸交流合作要持續向更深、更廣的層面推進,必須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只有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才能發現兩岸錯位發展帶來的差異化價值,而不是僅僅看到對方的缺點,也只有這樣才能把這種差異化價值發揮得更好,為兩岸帶來持久和平與繁榮。

   俞正聲主席強調臺灣青年一代要積極參與兩岸共同發展的相關談話,受到兩岸專家學者的特別關注。楊毅周説,前段時間爆發的反服貿學運,顯示臺灣年輕人對兩岸關係有一些誤解、不安和焦慮。俞正聲主席的這段談話是對他們的回應,也是號召。

   范世平表示,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即將訪台,安排很多探訪“三中一青”的行程,就是兩岸交流中值得高度肯定的一大突破。相信通過與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階層和青年一代的交流,大陸方面會更深入了解臺灣情況,不斷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參與面和受益面。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范斯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范斯騰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