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人士共倡創建“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

2014年06月14日 09: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産委員會副會長金磊在13日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上提議,在福州三坊七巷宮巷11號劉冠雄故居建立“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

  當天上午,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臺灣“中研院”、臺灣大學等10余家兩岸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福州海軍學校(前身為“船政後學堂”)培養的一批臺灣海軍退役將領,以及兩岸船政、辛亥名傑後代,齊聚福州,就“福州船政與中國海防建設”展開探討。

  福州是船政文化發祥地,其在中國近代海軍史上地位獨特。金磊指出,作為中國近代海防、海軍的萌芽以及壯大的見證地,僅福州市就誕生了數以千計的海軍名將以及數以萬計的水兵。而以民國海軍總長劉冠雄為代表的劉氏四兄弟,對中國近代海軍建設功勳卓著。

  金磊認為,以劉冠雄四兄弟為基礎的“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將是強化國人海洋、海防意識並傳承愛國精神的良好載體,有助於填補乃至全國的“空白”。

  劉冠雄曾孫女劉景瑞也認為,將三坊七巷宮巷11號劉冠雄故居建成“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將士對中國近代海軍將士非常有價值的紀念形式。

  “三坊七巷數百座建築中,只有少量的具有深遠意義,如嚴復紀念館、冰心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等,相當數量的建築均專營茶葉或者紅木生意,與歷史名街的稱號不符。”劉景瑞説,因此家族後輩們都希望祖宅能夠建成“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一是對得起祖先,二是讓孩子們未來都能知道那段歷史。”

  曾任臺灣海軍總部督察長、海軍第二軍區少將司令的宋炯,就是當年福州海軍學校(前身為“船政後學堂”)的一名學員。宋炯表示,船政文化是兩岸共有的民族記憶,建設“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非常有意義,具有文化傳承與教育啟蒙的作用,能夠普惠兩岸民眾。

  沈葆楨六世孫沈丹昆説,建設“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對於傳承船政文化亦大有裨益。

  談及建“福州近代海軍將士博物館”必要性時,金磊以及劉景瑞等都認為,福州船政是中國近代海軍的起點,是中國近代海軍留下的第一個足印,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發祥地,文化博大精深,話題甚為豐富,將有助於社會各界再識福州與造船科技史、中國近代海軍史、城市發展與海洋文化史等。(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