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探討上層設計為兩岸文化交流保駕護航

2014年06月08日 08: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往前看的時候,不要忘了回頭望一望”,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7日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探究兩岸如何營造共同的文化記憶。對於經常奔波于兩岸四地的他來説,兩岸在談打造共同文化記憶時最關鍵一環,就是時常要回過頭去看看我們過去生活的足跡、生活的土地、生活的人民。

  由文化部兩岸文化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和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4兩岸文化政策論壇7日在滬舉行,兩岸專家學者分別就文化權利與城市發展、文化藝術與群眾參與、文化資産與集體記憶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當天,陳春霖也講述了近年來從事文化産業研究時的一個深刻感受,“這些年文化産業喊得震天響,但據我觀察各地的文化産業叫‘打造’的多,叫‘挖掘’的少,這些所謂兩岸文化共同的記憶需要我們共同去挖掘,文化記憶不是打造而來,而是深入挖掘而來。”“兩岸共同的記憶不去保存,記憶沒有了,我們的歷史縱深就沒有了,我們的地理廣度也就沒有了,我們就會失去根、失去魂。”

  陳春霖表示,文化活動是維繫兩岸互動中重要的一環,並且它的覆蓋面很廣,此次之所以選擇了“文化政策”這個主題,就是希望通過上層設計讓兩岸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能更為有序地、更為有機地發展。

  對此,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係暨研究所特聘教授邱上嘉從自身所學專業入手,他以“城市建設中的文化留存”為例,指出在制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政策時,兩岸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兩岸的很多思維、想法,包括文化的根以及文化基礎相類似,“在未來其實兩岸是有很多經驗可以交流與借鑒的,關鍵就在於願不願意去嘗試”。

  他所認為的兩岸共同文化記憶,首先必須要有對在地的認同感。在邱上嘉看來,認同應該從每個人自己所處的地方開始,保留在地的文化,讓兩岸通過交流産生出一種新的聯接。(記者 李佳佳)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