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差之一毫 失之千里--“一中框架”才是解決臺灣問題之鑰

2014年06月02日 08:3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等人近日為兩岸關係發表“大一中架構五原則”,主張兩岸和平相處於“大一中架構”下,維持現狀並共同構架“不完整的國際法人”,雙方均享有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建立正常關係的權利。該主張在島內外引起熱議。

  明眼人一看便知,該主張表面上非統非獨,其實是“特殊兩國論”在新形勢下的變種。施明德等提出的五原則林林總總,洋洋灑灑,但卻對與“大一中架構”一字之差的“一中框架”只字不提,實際上是試圖用虛化的“大一中架構”取代客觀存在的“一中框架”。

  筆者認為,“大一中架構”無法取代“一中框架”。“一中框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的最新發展,是大陸方面在處理臺灣問題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重要論述。它既蘊含“一中原則”的原則性,也具有尊重現實、務實靈活的包容性。今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指出:要堅持一個中國框架,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並表示有信心“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臺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

  兩岸關係走到今日,已面臨“深水區”的諸多挑戰,存在一些僵局。但和平發展的大勢有目共睹,歷史留給臺灣這一邊的時間不會太多。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安然渡過“深水區”,需要兩岸更廣泛的交流,更真誠的合作;也需要更多有識之士集思廣益,獻計獻策;更需要兩岸共同維護好“一個中國框架”,共同築牢這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石。舍此之外,別無他途。

  (作者為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