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交會:共同家園概念凸顯,兩岸親情意識更濃

2014年05月22日 10:23: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川伯與他的太太黃麗媛

  

漁品軒亞太區總監許嘉真

  

獲“臺灣十大伴手禮”

  第十六屆海交會近日在福州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本屆海交會一如既往突顯對臺特色,此外還特設了21世紀海上絲調之路精品展,並首屆舉辦海峽兩岸地産論壇。對比歷屆海交會,記者採訪觀察發現,本屆海交會更加凸顯了兩岸共同家園概念,此外,臺灣基層民眾“兩岸一家親”的親情意識也更加濃厚。

  “他們(大陸的老顧客)昨天説在館內一直在找川伯,連續找了一個多小時沒找到,這句話讓我很感動、很溫馨!”這是來自臺灣宜蘭的川伯接受記者採訪時流露的一句真心話。

  臺灣川伯本名劉新川,參加多屆海交會了,沒有一屆落下。川伯專做中國最美味的古早味“蔭豆豉”,他的“川伯萌豆豉”早已名揚海峽兩岸。川伯祖籍山東萊陽,父親是大陸人,母親是臺灣人。“正像我的父母一樣,現在大陸的新娘可以嫁到臺灣,臺灣新娘也可以嫁到大陸,兩岸早就是一家。”多年來往于兩岸,川伯深深體會到“兩岸一家親”,自己也像福州這邊的老顧客朋友們一樣,每年都期待再度的重逢,期待那一份朋友的情誼和兄弟般的親情互動。

  來自臺灣基隆的漁品軒食品有限公司是專業做魚松的。其亞太區總監許嘉真也表示,從7年前參展海交會開始,自己的産品有了走向更大國際市場的空間,大陸這邊幾年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魚松,而現在是大批大批的回頭客紛紛來到518爭相購買漁品軒正宗魚松産品。也正因為兩岸一水間,地緣、血緣、親緣不可分,大家的溝通、融合才更顯得親密無間。親情拉近了,生意自然有起色,而生意見好了,自然又更促進彼此之間的親情互動。

  “我記得我聽到的第一個資訊,到大陸做生意好做,朋友講福州518生意很好,就是這一句話讓我想要來大陸!”許嘉真説,她特別感謝518這樣的平臺,讓自己了解了大陸,産品通過大陸走出去,走向世界,“回到臺灣我也會傳遞這樣的資訊,大陸這個市場非常好,其實他們對我們臺灣民眾很友善。” 

  而18日開幕的首屆海峽兩岸地産論壇,與會的嘉賓也紛紛表示,隨著兩岸在越來越多領域的全面深入合作,這種“兩岸一家親,建設共同家園”的理念表現得日益顯著。論壇的主題“生態地産,宜居海峽”恰恰彰顯了閩臺“共同家園”的概念。臺北市福州十邑同鄉會會長蔣啟弼表示,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水乳交融,而且臺灣民眾70%是從福建移民過去的,這種兩岸一家親,血溶于水的根親血脈聯繫是永遠無法割裂的;臺灣連江縣縣長楊綏生也表示,兩岸同宗同源,特別臺灣連江縣做為閩江口一個離島,在地緣上和福建是一體的,從十幾年前兩岸小三通恢復到大三通、全面通,到了現在每週都有幾百個臺灣班機飛到大陸各地。楊綏生希望將來兩岸能夠朝著和平發展方向繼續深化努力,這是兩岸中國人都願意看到的。

  正如習近平主席于不同場合會見到大陸參訪的臺灣黨政高層時曾經多次闡述的“兩岸一家親”理念所表達的,兩岸同胞都是骨肉天親。兩岸應戮力同心,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在本屆海交會上,我們也看到了“兩岸一家親”理念在臺灣基層民眾中的深入人心。我們也深信,隨著兩岸經貿文化往來日益頻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必將更加鞏固深化。海峽兩岸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一定會實現。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海峽之聲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