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北京舉辦研討會紀念臺灣畫家王悅之誕辰120週年

2014年04月21日 08:23: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幅《棄民圖》成為中國第一幅抗日油畫,一幅《臺灣遺民圖》體現20世紀30年代臺灣畫家王悅之的家國憂思與懷鄉情感。

  由中國美術館和北京油畫學會共同舉辦的“脈脈之思:王悅之誕辰120週年藝術座談會”20日在北京舉行,范迪安、邵大箴、郭印川、李駿等20多位美術家濟濟一堂,共同紀念這位中國油畫早期的開創者。

  王悅之,原名劉錦堂,1894年生於臺灣臺中,1915年赴日本東京學習西洋畫。1921年回到中國大陸,在北京、杭州等地從事文化與繪畫創作。1922年,與李毅士、吳新吾等組織北京第一個西畫研究團體“阿博洛學會”,並創辦“阿博洛美術研究所”,招收學生,教授西畫。1926年,王悅之任當時的北京政府僑務顧問,並任臺灣研究會會長。1930年起任私立京華美專校長。其作品曾入選全國美展與巴黎萬國博覽會。1937年3月,王悅之在北平(北京)病逝。

  “王悅之的作品是20世紀早期中國美術寶貴的遺産”,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評價,隨著近年兩岸美術交流的日益頻繁,王悅之的藝術和作品,得到了兩岸美術界的高度重視,成為兩岸共同研究20世紀中國油畫史的著力點之一。

  “王悅之的藝術透溢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色澤,在民族災難深重,人生顛沛流離的歲月裏,他以知識分子的良知,感懷現實,體察民生”,出席座談的多位專家學者認為,王悅之吸收西方印象派之後的風格,融合中國文人畫寫意手法,成為探索油畫中國風格的先覺和先行者。

  1982年,王悅之之子、著名書法家劉藝代表親屬,將家藏王悅之作品悉數捐贈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目前,“脈脈之思——王悅之藝術展”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40余幅館藏王悅之作品將與觀眾見面至5月4日。(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