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京劇精英攜手打造新編京劇《金縷曲》

2014年04月21日 08: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大劇院20日宣佈,力邀京、津、滬、臺四地京劇藝術家打造原創新編京劇《金縷曲》,該劇將於7月9、10日在滬首演。

  新編京劇《金縷曲》改編自北京人藝著名編劇郭啟宏的話劇作品《知己》。2012年,三幕歷史劇《知己》亮相上海大劇院,其充滿思辨的歷史文人題材和錦心繡口的辭藻關目,被評論界認為是三十年一遇的好劇本。

  繼承話劇原作創作主旨的同時,京劇版《金縷曲》將故事搬到了清代。清代才子顧貞觀是著名詩詞《金縷曲》的作者,他為了營救知己吳兆騫,到相國納蘭明珠府上做教書先生,一等就是20年。然而,歷經波折終於盼得故人歸時,顧貞觀卻震驚地發現,那個昔日狂放不羈的江南才子,已經變成了一個茍且偷生的猥瑣小人。

  《金縷曲》的編劇、國家一級編劇李莉介紹,按一般審美規律和戲曲特性,話劇重“味”,戲曲重“戲”;話劇重“理”,戲曲重“情”。因此,話劇《知己》改編為京劇《金縷曲》後,“觀照”和“鑒辨”的色彩將減弱,情節與情感會加強,哲理適度“淺白”,人物戲份都將根據劇情需要取捨。京劇版《金縷曲》最後的結局與話劇大不一樣,原來吳兆騫一點未忘的高貴初心並未抹煞,當他走至生命訣別之際,得到了知己好友顧貞觀的寬宥和諒解。話劇中對於不少觀眾來説略顯晦澀的歷史背景和部分臺詞,則將以戲曲的語匯處理和重述。

  該劇導演將有臺灣著名導演李小平擔綱,他領銜的國光劇團剛剛在此間完成“伶人三部曲”的演出,他將電影鏡頭語言、劇場概念融入京劇編排的呈現方式,讓上海的戲迷觀眾充分認識了他高超的手段。李小平稱,此次的《金縷曲》不會打上明顯的臺灣“京劇新美學”烙印,因為主創中名角匯聚,他會讓這些名角成為核心。

  據介紹,該劇主演匯聚了素有京劇界的“歌劇男高音”美譽的關棟天、“麒派”老生名家陳少雲,二人之間難得一見的對手戲無疑令人期待。天津京劇院的知名裘派花臉鄧沐瑋,北京戰友文工團京劇團的優秀青年梅派旦角丁曉君,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的入室弟子、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小生金喜全等都將在劇中有精彩表現。(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